译文 轻烟笼罩,湖天寥廓,一缕夕阳的余光,在林梢处暂歇,宛如玩弄暮色。晚蝉的叫声悲凉呜咽。画角声中吹来阵阵寒意,捣衣砧敲出闺妇的相思之切。井边处飘下梧桐的枯叶。我站在梧桐树下,任凭凉露沾湿衣鞋,采来一枝芦花,不时吟咏这白茫茫的芦花似雪。我感叹与她轻易离别,满腔的幽怨和哀痛,台阶下的蟋 蟀仿佛在替我低声诉说。 客居中吟咏着秋天,只觉得心情寒怯。我长歌当哭,暗中竟把玉壶敲缺。如同夏日的团扇已被捐弃抛撇,如同鲜艳的荷花枯萎凋谢,一切芳景都已消歇。我在萧瑟的秋风中傲然独立,心中无比怨恨,白白虚度了这清凉的时节。远处传来箫声悲咽,是谁在凭倚西楼侧耳倾听,身上披着一层淡月。
注释⑴长安:此处借指南宋都城临安。⑵夹钟羽一解:夹钟羽,一种律调。一解,一阙。⑶晚蜩句:柳永《雨霖铃》:“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蜩,蝉。⑷碧砧句:有青苔的石砧传来有节奏的捣衣声,井旁落满枯黄的桐叶。银床,井上辘轳架。古乐府《淮南王篇》:“后园作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庾肩吾《九日传宴》诗:“玉醴吹岩菊,银床落井桐。”⑸凉花:指菊花、芦花等秋日开放的花,此地系指芦花。陆龟蒙《早秋》诗:“早藕擎霜节,凉花束紫梢。”⑹秋雪:指芦花,即所采之凉花。⑺砌蛩:台阶下的蟋蟀。⑻吟商:吟咏秋天。商,五音之一,《礼记·月令》:“孟秋之月其音商。”⑼琼壶暗缺:敲玉壶为节拍,使壶口损缺。⑽翠扇恩疏:由于天凉,主人已捐弃扇子。⑾红衣句:古代女子有赠衣给情人以为表记的习俗;屈原《九歌·湘夫人》:“捐余袂兮江中,遗余褋兮醴浦。”⑿楚箫咽:相传为李白所写《忆秦娥》词:“箫声咽,秦娥楚断秦楼月。”⒀谁倚:各本作“谁寄”,此从《词综》卷十九、知不足斋丛书本《苹洲渔笛谱》。
推荐古诗:
秋夕贫居述怀、
出塞、
春日上方即事、
归嵩山作、
书事、
卜算子(秋色到空闺)、
入京诗(手帕蘑姑与线香)、
红楼梦十二曲—乐中悲(襁褓中)、
念奴娇(横空出世)、
七古(独坐池塘如虎踞)
推荐诗句:
欲把相思说似谁,浅情人不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半生已分孤眠过,山枕檀痕涴、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傲睨自若 睨:斜视。自若:指满不在乎。形容自高自大、藐视一切的样子。
- 昂首挺胸 抬起头,挺起胸膛。形容斗志高,士气旺。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口莫辩 莫:不能;辩:辩白。即使有一百张嘴也辩白不清。形容不管怎样辩白也说不清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伯歌季舞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