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生平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何景明生平

何景明生平

查看何景明全诗

  何景明生于明成化十九年(公元1483年)8月初6,卒于1521年(共活了39岁)。生子时,其母李氏梦见太阳落到了自己怀里,所以取名景明。景明三岁时,其长兄景韶中了举人。二哥景阳也学有小成,这激励了何景明。景明天性聪明,六岁可以对联,八岁可以写文章,读书强记能力很强。

  父亲对小儿子不偏爱,在渭源县为官时,也带着何景明,当时何景明12岁。两年后何景明归家,大哥景韶教他读《尚书》,只九个月就可以讲解了。此时沁水御史李瀚巡按汝宁,调试信阳诸生,当读了何景明的卷子之后大叹"奇才",并特意到信阳来看何景明。于是何景明在这时就出名了。16岁时,与二兄同时中举(省试),何景明以《尚书》经第三名中举。这时何景明其貌不扬,个小,头发少。周围很多人找何景明题字、写字,何景明一概避而不见。

  第二年何景明参加礼部的春试,因为文中多奇字(我想这大概与他读《尚书》有关),主考官不欣赏,所以名落孙山。归家后,二哥任巴陵县令,何景明和他一起到了巴陵。1502年(景明20岁)终于考上了进士。按理何景明就照例为庶吉士,但因他生性耿直,所以没有成为庶吉士。庶吉士,是中国明、清两朝时翰林院内的短期职位。由科举进士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目的是让他们可以先在翰林院内学习,之后再授各种官职。情况有如今天的见习生或博士后。

  22岁这一年,正式授为中书舍人。中书舍人,任起草诏令之职,参与机密,由文笔好者、有德者任之,属从七品。

  第二年奉命出使云南,一年后回京。

  何景明为官之时,也是大宦官刘瑾当权之时,当时正德皇帝明武宗只有15岁,对他无可奈何。何景明上书首辅要求制裁刘瑾,但没有用,何景明便请求还乡,刘瑾批准。

  何景明回信阳住了四年,除读书、写书之外就是游玩。此期间何景明大哥和父母相继去世。

  李梦阳因触犯刘瑾而被抓,朋友们也一起救李梦阳。其中康海是出了大力的。康海不愿与刘瑾交往,但为了李梦阳还是去见的他,刘瑾看在康海的面子上放了李梦阳,后来刘瑾死后,康海被视为同党而革职,李梦阳不为他说话,康海便写了《中山狼杂剧》来讽刺李梦阳。

  四年之后,刘瑾被诛,何景明官复中书舍人,并任内阁讲经官。讲官为帝王和大臣讲儒家经典,一月三次。

  35岁这一年升为吏部验封司员外郎,为从六品,吏部即相当于今天的组织部兼人事部,长官为吏部尚书。下设四司:文选清吏司、验封司、稽勋司和考功司。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也很有实权。

  第二年,升为陕西提学副使。官至四品。此时何景明36岁。上任三年去世。

  何景明一生为人耿直,凡是权贵不交,宦官不交。有时权贵请他,没法拒绝,就自带马桶,座在桶上吃饭。在陕西时,只要见着权贵的家属为非作歹,抓住就打。从任上病归时,只有白银30两。明史称之有"国士之风"。

推荐古诗: 古风(燕昭延郭隗)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念昔游韩碑绝句(朝游北海暮苍梧)送郭司仓瑞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春日词(春云阴阴雪欲落)昭君怨(午梦扁舟花底)七律(别梦依稀咒逝川)

推荐诗句: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傲头傲脑  形容倔强、桀骜不驯的样子。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岁千秋  一百年,一千载。形容岁月漫长,历时很久。
  • 百无一用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百依百顺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奔走钻营  到处奔波,削尖脑袋谋求私利。
  • 兵行诡道  兵:用兵;行:使用;诡:欺诈;道:方法。用兵可以运用诡异和诈伪的战法。
  • 病入骨髓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伯道无儿  伯道:邓伯道。旧时对他人无子的叹息。
  • 不轨之徒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