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檀弓上翻译

檀弓上翻译

查看檀弓上全诗

  公仪仲子的嫡子死了,他不立嫡孙为继承人,却立他的庶子为继承人。为了表示对这种作法的讽刺,檀弓故意戴着免去吊丧,并且说:“究竟是怎么回事啊?我可从来没听说过这样的作法。”他快步走到门右边去问子服伯子,说:“仲子舍其嫡孙而立其庶子,道理何在?”伯子为仲子打掩护说:“仲子也不过是沿袭古人的成例而已。过去,周文王舍弃嫡子伯邑考而立武王,宋微子不立嫡、孙腯而立其弟衍,所以说仲子也不过是沿袭古人的成例而已。”后来,孔子的弟子子游就此事请教孔子,孔子回答说:“公仪仲子的作法是不对的,应当立嫡孙为后。”

  侍奉双亲,对其过失不可称扬,不可直言冒犯,或左或右地精心侍候,任劳任怨,直至双亲下世,极其哀痛地守丧三年。侍奉国君,对其过失已经直言不讳地加以规劝,如果再有人问起国事,也不妨直言其得失。精心侍候,惜尽职守,任劳任怨,直到国君下世,就比照丧父的礼节守丧三年。侍奉老师,对其过失不可直言冒犯,但也不可总是缄默,像对待双亲那样地精心侍候,直至老师去世,虽不披麻戴孝,但三年之中心中的悲哀犹如丧亲一般。

  季武子建成一座住宅,其宅地原是杜氏墓地,杜家有人就葬在西阶之下。杜家新死了人,请求季武子允许合葬,季武子同意了。杜氏后人进入季武子的宅院不敢哭泣。季武子说:“合葬不是古制。自周公以来才有合葬,后来再没改变。我既然允许杜家人合葬,而不允许杜家人哭泣,是何道理?”于是让他们尽情哭泣。

  子上的出母死了,但子上没有为她穿孝服。子思的门人感到迷惑不解,就请教子思说:“从前您的父亲为出母带不带孝?”子思回答说:“带孝。”门人又问:“那么您不让您的儿子子上为出母挂孝,是何道理?”子思回答说:“从前我父亲的作法并不失礼。依礼,该提高规格时就提高,该降低规格时就降低。我孔伋怎么敢和先父相比呢?我的原则是:只要是我孔伋的妻子,自然也就是阿白的母亲;只要不是我孔伋的妻子,自然也就不是阿白的母亲。”所以,孔家的人不为出母挂孝,是从子思开始的。

  孔子说:“三年之丧,孝子有两种拜法。一种是先拜而后叩头,这种拜法突出了对宾的恭敬,于礼为顺。一种是先叩头而后拜,这种拜法突出了孝子的哀思,于情为至。三年之丧,应强调的是哀戚之心,所以我赞成后一种拜法。”

  孔子终于把父母合葬于防之后,说:“我听说,古时的墓地上是不积土为坟的。现在我是个四处奔波的人,不可不做个标志。”于是就在墓上积土,高四尺。孔子先从墓地回家,弟子们还在墓地照料,一阵大雨之后,弟子们才来到家。孔子问他们,说:“你们怎么回来的这么迟?”弟子们答道:“防地的墓因雨而坍塌了,我们在那里修墓。”孔子没有作声。弟子们以为孔子没有听见,连说了三遍。这时,孔子才伤心地流下眼泪,说:“我听说过,古人是不在墓上积土的。”

  孔子在正室前的庭里哭子路。有人来慰问,孔子就以丧主的身份回拜。哭过以后,孔子召见从卫国来报信的使者,问子路死的情况。使者说:“已经砍成肉酱了。”孔子听了,就叫人把正要吃的肉酱倒掉,不忍吃它。

  曾子说:“朋友的墓上有了隔年的草,就不该再哭了。”

  子思说:“人死了三天而行殡礼,这时,凡是随尸体入殓的物品,一定要考虑周密,一丝不苟,合乎礼制,不妄增减,以免日后有所遗憾。三个月以后下葬,这时,凡是随棺入圹的物品,一定要考虑周密,一丝不苟,合乎礼制,不妄增减,以免日后有所遗憾。虽然服丧以三年为极限,但除丧以后也不应忘掉双亲。所以君子一辈子都在怀念双亲,但任何时候都不能因思亲过度而有损身体。因此,只在忌日才不做叫人快乐的事。”

  孔子很小就死了父亲,所以不知道其父之墓是浅殡在五父之衙的。长大后,母亲又去世了。孔子欲将母亲与父亲合葬,但弄不清楚父墓是殡是葬。问了一些见到的人,都以为是葬。孔子不知如何办才好。最后问到曼父的母亲,才知道是殡。然后才能够将母亲和父亲合葬于防。

  邻居有丧事,即使在舂米时也不可喊号子。邻里有停殡待葬的,就不要在街巷中唱歌。戴丧冠不应使冠缨打好结后还有下垂部分。

  虞舜时开始用瓦棺,但尚无椁。夏代则瓦棺之外,又加堲周为椁。殷人开始用木材做内棺和外椁。周人则除木制棺椁以外,又加上两样遮挡灵柩的装饰物:墙和翣。真是越到后代越讲究啊。周人用殷代的棺椁来葬十六岁至十九岁的夭殇者,用夏代的堲周制度葬十二岁至十五岁的夭殇者,用舜时的瓦棺葬八岁以下的夭殇者。

  夏代崇尚黑色,办丧事入殓都在黄昏,战车驾以黑马,祭祀用黑色的牺牲。殷人崇尚白色,办丧事入殓都在正午,战车驾以白马,祭祀用白色的牺牲。周人崇尚赤色,办丧事入殓都在日出,战车驾以赤马,祭祀用赤色的牺牲。

  鲁穆公的母亲去世了,派人去向曾子讨教说:“丧事该如何办?”曾子回答说:“我听我的父亲讲过:通过哭泣来抒发悲哀,通过披麻带孝来表示纪念父母对己的无限恩情,通过喝粥度日来表示孝子的食不甘味,所有这些,上自天子,下至庶人,不分贵贱,都是一样的。用布来做殡时所用的棺罩,这是卫国的习俗;用帛来做殡时所用的棺罩,这是鲁国的习俗。此属小节,不必尽同。”

  晋献公将要杀害他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对申生说:“您怎么不把受诬陷的情况向父亲讲明白呢?”太子说:“不可。父亲他老人家不可一天没有骊姬,我如果把事情讲明,骊姬必然得罪,这样一来,岂不是伤了他老人家的心吗?”重耳说:“那么为什么不逃往他国呢?”太子说:“不可。他老人家给我加上的罪名是谋害君父。试想,普天之下哪里有接纳谋害君父之人的国家呢,我能逃到哪里去呢?”申生派人向狐突诀别说:“我申生有罪,没有听从您的劝告,以至于陷于死地。我个人并不觉得自己死得可惜。尽管如此,想到国君年纪已老,继承人年龄又小,国家正处于多事之秋,您又不出山为我们的国君出谋划策。这使我放心不下。如果您肯出山为我们的国君出谋划策,申生将怀着对您的感激而死。”申生行过再拜稽首之礼,就自杀了。由于申生一味敬顺事上,所以谥为“恭世子”。

  鲁国有个人,早上行过大祥除服之祭,晚上就唱起歌来了。子路听见了,就讥笑此人为乐过速。孔子则说:“由!你责备别人就没个头了吗!三年之丧,时间也够长了,很多人连这一点还做不到呢。”子路出去以后,孔子又说:“按说嘛,离可以唱歌的日子也没有多久了,如果他过一个月再唱歌,那就无可挑剔了。”

  鲁庄公领兵与宋国军队战于乘丘。鲁庄公所乘的战车上,县贲父负责驾车,卜国负责保卫。驾车的马忽然受惊乱跑,把庄公从车上摔了下来。幸亏副车上的人递给庄公登车的引绳,把他拉上了副车。庄公说:“马惊失列,是驾车者的责任。我没有事先占卜一下驾车者的人选,所以事情才会这样。”县贲父说:“平常驾车,马不乱跑;今天驾车倒乱跑起来,这说明我还缺乏勇气。”于是赴敌而死。后来,马夫洗马,才发现有一支箭射到了马大腿内侧的肉里。庄公说:“原来如此。是我错怪县贲父了。”于是就写了一篇表彰死者功德的诔文。士这一阶层也能有诔,就是从这件事开始的。

  曾子卧病在床,病得很厉害。他的弟子乐正子春坐在床下,他的儿子曾元、曾申坐在脚旁。一个小孩子坐在角落里,手执火炬。小孩子看到曾子身下的竹席,便说:“多么漂亮光滑呀!是大夫用的竹席吧?”子春说:“别作声!”曾子听到了,猛然惊醒过来,有气无力地出了口气。小孩子又说:“多么漂亮光滑呀!是大夫用的竹席吧?”曾子说:“是的。这是季孙送的,我因为病重,未能把它换掉。元呀,起来把席子换掉!”曾元说:“您老人家的病已经很危险了,不可以移动。希望能等到天亮,再为您换掉它。”曾子说:“你爱我的心意还不如那个小孩子。君子的爱人,是考虑如何成全他的美德;小人的爱人,则是考虑如何让他苟且偷安。此刻我还求什么呢?我能够合乎礼仪地死去,我的愿望就满足了。”于是,他们抬起曾子换席,换过后再把曾子放回席上,还没有放好,曾子就断气了。

  双亲刚死的时候,孝子满腔悲痛,好像日子没法子再过下去殡殓以后,孝子的眼神不定,好像在寻找什么而又找不到的,埋葬以后,孝子仿徨无依,好像在盼望亲人归来而又盼不的样子。周年以后,就感慨时间过得太快。除服以后,还觉得内心相当空虚。

  邾娄人用箭来招魂,是从升陉之战以后开始的。鲁国妇人露着髻去吊丧的习惯,是从狐髽之战失败后开始的。

  南宫縚的妻子死了婆婆,孔子教她做丧髻的方法说:“你不要把丧髻做得太高,也不要做得太大。用榛木做簪子,其长一尺;束发的布条,其剩余垂下的部分是八寸长。”

  孟献子行过谭祭以后,家中的乐器仍然悬而不奏,可以有妇人侍寝也不入住室之门。孔子说:“一般人都做不到这一点,献子能够做到,真是过人一等啊!”

  孔子在大祥后五天开始弹琴,但弹不成声调;在大祥后逾月的又一旬里欢笙,其声调就和谐了。

  有子大概是祥祭一结束,就穿上有丝饰的鞋子和戴上用丝带作缨的帽子,这未免早了点。

  死了而不值得临吊的有三种情况:含冤不白而自裁者、行止危险之下被压死者和游泳逞能被淹死者。

  子路为出嫁的姐姐服丧,到了可以除服的日子他还不除。孔子就问他:“为什么还不除服呢?”子路说:“我的兄弟很少,所以不忍心到了九个月就除服啊!”孔子说:“先王制定的礼,对于正人君子来说,就是教他要适当控制感情的。”子路听了,就立即除掉了丧服。

  太公封于齐,都营丘。因太公留朝为太师,死后遂葬于周。此后,其五代子孙虽死于齐,也都随太公葬于周。君子说:“音乐,还是故国的声音最好听。礼的精神,也是不忘其本。”古人有句俗话说:“狐狸死了,也要头对着狐穴所在的方向,这也是不忘其本啊!”

  伯鱼的出母死了,过了周年,他还在哭。孔子听见了,就问“是谁在哭呀?”他的弟子说:“是鲤在哭。”孔子发出不满的说:“太过分了!”伯鱼听到后,就不再哭了。

  舜死后被葬于苍梧之野,大概他的三位妃子都没有与他合葬。季武子说:“大概从周公开始才有夫妇合葬之事。”

  为曾子料理丧事时,其家属在厨房中为死者烧浴汤,这是失礼的。

  服大功之丧要停止一切学业,以免干扰哀思。但是也有人说:服大功之丧,口诵诗歌还是可以的,只是不可奏乐。

  子张病危时,召申祥来,并告诉他说:“君子之死叫作终,小人之死叫作死。我这一辈子大概差不多可以称作‘终,了吧。”

  曾子说:“人刚死时所设的祭奠,用的是架子上剩余的现成食物吧?”

  曾子说:“小功之服不按照亲疏的序列而哭,那是居于陋巷的庶人之礼。子思哭其嫂,就讲究亲疏的序列,由他的妻子先跳跃跺脚地哭,然后他才跟着哭。申祥之哭言思,也有这种讲究。”

  古时候无论吉冠凶冠都直缝的,现在的吉冠是横缝的,凶冠仍然直缝,看起来正和吉冠相反,这并不意味着古代也是这样的。

  曾子对子思自夸说:“伋!我父亲刚死的时候,我一点不吃一点不喝达到了七天。”子思说:“先王的制礼,已经是折衷人情而制定标准,行礼过分者应该自己委曲点以期符合标准,而行礼欠缺者应该自己加把劲以期达到标准。所以,君子在父亲刚死的时候,不吃不喝三天也就可以了,尽管只是三天,可孝子也要扶着丧杖才能立起身来。”

  曾子说:“依礼,小功之服,在丧期已过才听到丧信,就不用追服。如此说来,对于在远处去世的从祖兄弟根本就谈不上有丧服了,这样做合适吗?”

  伯高死了,孔子派去致吊送礼的使者还没到,孔子的弟子冉有就代为准备了一份含有一束帛四匹马的礼物往吊,并称说是奉了孔子之命。孔子听说后,说:“真奇怪!这平白让我失去了对伯高的诚信。”

  伯高死于卫国,其家属派人来向孔子报丧。孔子说:“我在什么地方哭伯高呢?如果是兄弟,我在祖庙里哭他;父亲的朋友,我在庙门外哭他;老师,我在正寝里哭他;朋友,我在正寝门外哭他;只是互通姓名的泛泛之交,我在野外哭他。对于伯高来说,在野外哭他,嫌得交情太浅;在正寝哭他,又显得礼数太重。他是通过子贡和我见面认识的,我还是到子贡家哭他吧。”于是,命子贡代为丧主。因为这和丧之正主不同,所以特地交代子贡:“是为了你本人的关系来哭的,你就拜谢;为了和伯高有交情而来哭的,就用不着你来拜谢。”

  曾子说:“居丧期间生病,可以吃肉喝酒,还必须加上草木的滋味。”所谓“草木”,指的是生姜和肉桂。

  子夏因为死了儿子而哭瞎了眼睛。曾子去慰问他,说:“我听说过,朋友丧失了视力,应该为他难过得哭一场。”说完就哭了。子夏也跟着哭,说:“天啊!我是无罪的,怎么落此下场!”曾子一听动了气,说:“商!你怎么无罪呢?我和你都在洙、泗之间跟着我们的老师学习本领,年纪大了,你就回到了西河地区,也没听说你如何称扬老师,倒是使西河的居民把你比作我们的老师,这是你的第一条罪过。你的双亲死了,居丧期间,你也没有让当地居民看到你有什么好的表现,这是你的第二条罪过。死了儿子,你就哭瞎了眼睛,说明你把儿子看得比老子还重要,这是你的第三条罪过。等等……,你怎么会是没有罪过呢?”子夏听得很服气,就抛开手杖下拜说:“我错了!我错了!我离开朋友而独居,时间也太久了!”

  大白天还呆在正寝之中,就像生病了,亲朋好友就可以前往探病。夜里睡在中门以外,就像居丧的模样,亲朋好友就可以前往吊丧。因此,君子不是由于居丧,是不会在中门外睡觉的;不是祭前的斋戒,不是生病,不会无论白天黑夜都呆在正寝之中。

  高子羔在为父亲守丧时,无声而泣了三年,从来没有笑过。君子认为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

  丧服的制作皆有法度,如果所穿的丧服不合法度,那就乱了规矩,还不如不穿丧服呢。身穿齐衰,就不可偏倚而坐。身著大功,就不可去干下力的活儿。

  孔子到卫国去,正碰上过去下榻的馆舍的主人去世,就进去吊丧,哭得也很伤心。哭罢出来,让子贡解下骖马送给丧家。子贡说:“对于你的学生的死,你都从来没有解下骖马相赠,而现在要解下骖马赠给过去下榻的主人之家,未免礼数太重了吧?”孔子说:“我刚才进去哭他,恰巧悲从中来而流泪。我讨厌那种光空流眼泪而没有实际的同情表示的作法。你还是照我说的去办吧!”

  孔子在卫国的时候,有人送葬,而孔子在一旁观看,说:“这丧事办得真好啊!完全可以作为人们的傍样。你们要好生记住。”子贡说:“老师为什么称赞那丧事办得好呢?”孔子回答说:“那孝子在送葬的路上,就像婴儿之思慕其亲而哭泣不止;下葬后回来,又像是担心亲人的神灵不能跟着一道回来而迟疑不前。”子贡说:“恐怕还不如快点回家准备安神的虞祭吧?”孔子说:“你们要好生记住这个榜样,连我也做不到他那样呢!”

  颜渊之死,到了大祥之祭,其家送来祭神的肉。孔子到门外接受,进到屋里,先弹了一会儿琴,然后才吃。

  孔子与其弟子们一道站立时,他抱拳的姿势是右手在外,弟子们也都右手在外。孔子说:“你们这些弟子太喜欢学我了。我右手在外,是因为有姐姐之丧的缘故啊!”弟子们明白了过来,就都改为左手在外。

  孔子一早起来,背着两手,拖着手杖,悠闲自得地在门外踱步,口中唱着:“泰山要崩塌了吧?大梁将折断了吧?哲人将凋零了吧?”唱罢走进屋里,对着门坐下。子贡听到歌声,说:“泰山如果崩塌,叫我们仰望什么呢?大梁如果折断,哲人如果凋零,叫我们依靠谁呢?听歌中之意,夫子大概要生病了吧?”于是就快步走进屋里。‘孔子说:“赐,你怎么这么晚才来呀!夏代停枢于东阶之上,那是还把死者当作主人看待的。殷人停枢于两楹之间,那是介乎宾主之间的位置。周人停枢于西阶之上,那是把死者当作宾客看待的。我是殷人的后代。昨天夜里,我梦见自己安坐在两楹之间。既没有明王兴起,天下有谁会把我当作立于两楹之间的国君那样尊重呢?这样看来,我大概是快死了吧、”过这番话以后,孔子大概病了七八天就去世了。果不其然,说,尹

  孔子去世的时候,他的弟子们都不清楚该为老师穿哪一等丧服。子贡说:“以前夫子哀悼颜渊,其悲痛如同丧子一样,但不穿任何丧服。哀悼子路时也是这样。让我们悼念夫子,就像悼念父亲一样,但也不穿任何丧服。”

  孔子的丧事,是公西赤为之设计的有帷慌,帷慌外有婴,灵枢上系有披带,为了装饰棺木,棺外设乘杆这些都是周代的制度;车上设置崇牙状的旌旗,这是殷代的制度;用素锦缠绕旗杆,上挑着宽为二尺二寸长为八尺的黑布蟠,这是夏代的制度。

  子张的丧事,是公明仪为之设计的:用红布做成紧贴棺身的棺罩,在棺罩的四角画着像蚂蚁交错爬行的纹路。这是殷代的士礼。

  子夏向孔子请教说:“对于杀害父母的仇人应该怎么办?”孔子说:礴‘睡在草垫子上,枕着盾牌,不担任公职,时刻以报仇雪恨为念,决心不和仇人并存于世。不论到什么地方,武器都不离身。即令是在市上或公门碰到了,拔出武器就和他拚命。”子夏又间:“请何对杀害亲兄弟的仇人应该怎么办?”孔子说:“不和仇人在同一国家担任公职。如果是奉君命出使而和仇人相遇,应当以君命为重,暂不与之决斗。”子夏又问怎么办?”孔子说:“报仇的时候,弟带头,自己手执武器随后协助。:“请问对杀害堂兄弟的仇人该自己不可带头。要让死者的子

  孔子去世以后,他的弟子们都在头上缠一条孝布一根麻带。事就不戴了但只有在弟子们聚在一起时才这样戴孝,,在腰间束单独出门办

  整治墓地的草木,不使荒秽,并非古来如此。

  子路说:“我听夫子说过:举行丧礼,与其哀痛不足而冥器衣袅之类有余,还不如冥器衣袅之类不足而哀痛有余;举行祭礼,与其恭敬不足而祭品有余,还不如祭品不足而恭敬有余。”

  曾子到负夏吊丧。主人已经行过祖奠,设了池,把柩车装饰妥当,正要出葬,见到曾子来吊,深感荣幸,就又把柩车掉头向内,但却又使家中妇女仍然停留在两阶之间,然后行礼拜谢。随从者问曾子说:“这样做合乎礼吗?”曾子巧辩说:“祖奠的‘祖’字是暂且的意思,既然是暂且的祭奠,把柩车掉头向内有何不可呢!”随从者又就此事请教子游,说:“这样做合乎礼吗尸子游说:“在正寝的南墉下饭含,在正寝的当门处小敛,在表示主位的东阶上大敛,在表示客位的西阶上停枢,在祖庙的堂下举行最后告别的祖奠,最后葬于野外的墓里。从始死到下葬的整个过程,是一步一步地由近而远。所以,办理丧事,有进而无退。”曾子听了,大为折服,说:“比我解释的祖奠强多了!”

  曾子掩着正服上襟,以凶服的装束去吊丧。子游却敞开正服上襟,以吉服的装束去吊丧。曾子指着子游对众人说:“你们看这个人,号称礼学专家,怎么竟穿着吉服来吊丧了?”小敛以后,主人袒衣而露出左臂,去掉发髻上的笋缅,重新用麻束发。子游看到主人己经变服,就快步走出,掩起正服前襟,冠上加了葛纽,腰上缠条葛带,也变为凶服装扮,然后再进来。曾子看到后,才冼然大悟,说:“我错了!我错了!这个人的做法才是对的。”

  子夏在除掉丧服之后去进见孔子。孔子递给他一张琴,他调不好弦,也弹不成调。就站起来说:“这是因为悲哀还没有忘掉。先王制定的礼,我也不敢勉强超过。”子张在除掉丧服之后去进见孔子。孔子递给他一张琴,他调弦也能调好,弹奏也能成调。站起来说:“先王制定的礼,我也不敢不努力做到。”.

  司寇惠子死了,子游作为朋友前去吊丧,但穿的吊服很特别,衰是麻衰,纽是牡麻经。文子辞谢说:“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交往,死了又承蒙您为他服此种吊服,真是不敢当。”子游说:“这是符合礼的。”文子没有觉察到子游的用意,就又退回原位,继续哭泣。子游看到文子还不自觉”就快步走到家臣们哭吊的位置上。文子见子游就错了位,又来辞谢说:“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交往,又承蒙您为他服吊服,而且还劳驾参加丧礼,实在不敢当。”子游说:“千万不要客气。”文子这才明白子游的用意,于是退下,扶出惠子的嫡子虎南面而立,就主人的正位,并说:“舍弟生前承蒙您和他交往,死后又承蒙您为他服吊服,而且还劳驾参加丧礼,虎敢不回到主人的正位上来拜谢吗?”子游见目的已经达到,就连忙由臣位走向客位。

  将军文子死了,其子已经守丧三年,遥远的越国人前来吊丧。主人身穿深衣,祖庙受.吊,而且悄悄地淌着眼泪流着鼻涕除掉丧服,头戴练冠,而此时又有不迎宾,在。子游见到了,大为赞赏,说:“将军文子的儿子真不简单】礼文上没有的礼节,他做得是那么得体。”

  幼小时称呼其名。二十岁行过冠礼以后,则称呼其字。五十岁以后只称呼其排行,或伯或仲或叔或季。死后称其溢号。这是周朝的制度。经是有实际内容的,那就是表示内心的哀戚。在正寝的中央掘坑来浴尸,把灶拆毁,用其砖来拘束死者之脚;到了出葬的时候,毁掉庙墙而凌越行神之位,不经中门就直接把柩车拉出大门。这是殷代的制度。跟着孔子学习的人,往往效法殷制。

  子柳的母亲死了,他的弟弟子硕请求备办葬具。子柳说:“钱从哪里来呢?”子硕说:“让我们把庶弟的母亲卖了吧。”子柳说:埋子“我们怎么可以卖别人之母以葬自己之母呢?这绝对使不得。”罢母亲,子硕想用剩下的亲朋赠送助办丧事的钱财置办祭器,柳说:“这也使不得。我听说过,君子是不靠办丧事发家的。这些剩余的钱财,让我们分给兄弟中的贫困者吧。”

  君子说:“如果为国君的军事行动谋划,不幸失败,就应引咎自裁。如果为国君谋划如何保卫国都,不幸国都处于危险之中,就应引咎接受放逐,让开贤路。”

  公叔文子登上瑕丘,蓬伯玉也跟了上去。文子说:“瑕丘的山水太招人喜欢了!如果我死了,就想葬在这里。”莲伯玉说:“您既然喜欢,我自然也喜欢,我愿先死,抢先葬于此地。”

  弃邑有个人死了母亲,其哭声像幼儿哭母,任情号哭,全无节奏。孔子说:“这种哭法,就表达悲哀而言没啥说的,问题在于一般人都学不了。礼在制定的时候,就要考虑如何才能传给后代,如何才能使人人都可做到。所以,丧礼中的哭泣和顿足,都是有一定之规的。”

  叔孙武叔的母亲死了,小敛罢,抬尸的人们将尸体抬出寝门,叔孙武叔跟着出门,直到这时候他才袒露左臂,去掉原来发髻上的异缅,重新用麻束发。子游说:“这也算懂得礼节吗?!”

  搀扶生病的国君,太仆之官扶其右,射人之官扶其左。国君死后,迁尸、正尸的工作,也由此二官如此办理。

  姨丈去世了,舅母去世了,曾经受过他们恩惠的外甥该服什么丧服呢,君子从来没有讲过。有的人说:既然同吃一个灶上的饭,可以服绍麻。

  办丧事,要有急迫的样子;办吉事,要有从容的态度。然而,丧事虽然要急急地办,却不可隔越步骤;吉事虽然有喘口气的时间,但也不可懈怠。所以,如果操之过急,就显得粗野;如果节奏过于缓慢,就像是无知的小人模样。君子办事总是快慢适中。

  送死用的棺木、衣物之类东西,君子以事先准备齐全为耻。那些一两天内可以赶制出来的东西,君子是不会事先做好的。

  丧服中规定:为侄子就如同为儿子,都穿齐衰不杖期的丧服,这是为了表示亲近而提高丧服等级;嫂子和小叔之间互不穿孝,这是为了表示男女有嫌而有意把关系疏远;姑、姊妹出嫁以后,不再为之服期而降服大功,是因为她们对我的爱心已经转移到丈夫身上,与此同时,他们的丈夫把期的重服也承受了过去。

  孔子在死了亲属的人旁边吃饭,从来没有吃饱过。

  曾子和客人站在门旁,有个弟子快步要出门。曾子问道:“你要到哪里去?”弟子说:“我父亲死了,我要到巷子里去哭。”曾子说:“回去吧,就在你住的房间里哭。”然后曾子面向北,就宾位而向弟子致吊。

  孔子说:“孝子以器物送葬,从而认定死者是无知的,这种态度缺乏爱心,不可以这样做。孝子以器物送葬,从而认定死者是有知的,这种态度缺乏理智,也不可以这样做。所以,送葬的器物既不能取消,也不能做得像活人用的那样完美。送葬的竹器,没有滕缘,不好使用;瓦盆漏水,不好用来洗脸;木器也没有精心雕研;琴瑟虽然张上了弦,但没有调好音阶;竿笙的管数也不少,但就是吹不成调;钟磐不缺,但没有悬挂钟馨的架子。这样的送葬器物就叫做‘明器’,意思是把死者当作神明来看待的。”

  有子向曾子问道:“你从夫子那里可曾听说过如何对待丢掉官职?”曾子说:“倒是听夫子说过:丢掉官职,最好快点贫穷;死了,最好快点烂掉。”有子说:“这不像是君子应该说的话。”曾子说:“这是我亲耳从夫子那里听到的呀!”有子仍然坚持说:“这不像是君子应该说的话。”曾子说:“是我与子游一道听到夫子这样讲的。”有子说:“那么,我相信夫子是这样说过。但是,夫子一定是有所针对才这样讲的。”曾子把这番对话告诉了子游。子游说:“真了不得,有子的话太像夫子了!从前夫子住在宋国,见到桓司马为自己制造石撑,花了三年功夫还没做好,夫子就说:‘像他这样的奢侈,死了,还不如快点烂掉为好。’死了最好快点烂掉,这是针对桓司马说的。南宫敬叔丢官以后,每次返国,一定满载珍宝去晋渴国君。夫子说:‘像他这样的行贿以求官,丢了官,还不如快点贫穷为好。’丢掉官职,最好快点贫穷,这是针对南宫敬叔说的”。曾子又把子游这番话讲给有子,有子说:“这就对了。我本来就说过‘这不像夫子所讲的嘛。”,曾子说:“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有子说:“夫子当中都宰时,曾经规定,内棺四寸厚,外撑五寸厚,就凭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夫子是不主张人死了就快点烂掉的。还有,从前夫子丢掉了鲁国司寇的官职,将要应聘到楚国去作官,就先派子夏去安排,接着又加派冉有去帮办,就凭这一点就可以知道夫子是不主张丢了官就速贫的。”

  齐国大夫陈庄子死了,遣人告丧于鲁。鲁君不想为陈庄子哭,但又怕得罪齐国。于是穆公召见县子,问他此事该咋办才好。县子说:“古代的大夫,根本谈不上和邻国有什么交往,即令是你想为他哭吊,也没有那种机会。现在的大夫,把持国政,与诸侯交往频繁,即令是你不想为他哭吊,又怎能办得到呢?不过,我听人说过,哭有两种哭法,有的是因为爱他而哭,有的是因为怕他而哭。”穆公说:“你讲的道理不错,问题是具体应该怎么办才能把事情应付过去。”县子说:“建议您在异姓的祖庙中哭他。”于是穆公就到县氏的祖庙去哭。

  仲宪对曾子说:“夏代用不堪使用的明器陪葬,是要向人民表示死者是无知觉的。殷人用可以使用的祭器陪葬,是要向人民表示死者是有知觉的。周人兼用明器和祭器,是要向人民表示,死者是有知或无知还难于肯定。”曾子说:“恐怕不是这样吧!恐怕不是这样吧!所谓明器,是为鬼魂特制的器皿;所谓祭器,是孝子用自己正在使用的器皿奉祭先人。二者都是用来表示孝子的无限心意的。上古的人干嘛要认定死去的亲人就毫无知觉了呢!”

  公叔朱有个同母异父的兄弟死了,向子游请教该服什么丧服。子游说:“可能是大功吧?”狄仪有个同母异父的兄弟死了,向子夏请教该服什么丧服。子夏说:“这种情况,我过去没有听说过。只知道鲁国的作法是为他服齐衰。”于是狄仪就服齐衰。现在人们为同母异父兄弟服齐衰,就是经狄仪这一间才定下来的。

  子思的母亲在父亲死后改嫁到卫国,现在死了,子思前去奔丧。卫国有个叫柳若的对子思说:“您是圣人的后代,各地的人都在关注您如何为嫁母持丧,您可得当心一点。”子思说:“我有什么可当心的!我听说,按礼的规定趣该做的,如果财力不足,君子是无法行礼的。按礼的规定应该做,财力也足够,但没有机会,君子也是无法行礼的。我有什么可当心的呢!”

  县子琐说:“我听说,古时候,并不因为自己尊贵,就将期以下的旁系亲属丧服降等,无论是长辈或晚辈,都按照本来的亲缘关系为服。举例来说,滕伯文以国君之尊为孟虎服齐衰,因为孟虎是滕伯文的叔父;而滕伯文又为孟皮服齐衰,因为滕伯文又是孟皮的叔父。”

  后木说:“关于办丧事,我听县子说过:‘办丧事,不可不深思长虑。买的棺木要内外平滑。’我死了也希望这样办。”

  曾子说:“尸体尚未沐浴、整容、穿衣:,所以在堂上张起帷幕。小敛后尸体已经装扮好,于是撤下帷幕。”仲梁子则说:“人刚死,主人主妇正在手忙脚乱之中,所以在堂上张起帷幕。小敛后诸事已经停当,于是撤下帷幕。”小敛时的祭奠,子游说:“祭品放在尸体的东方。”曾子却说:“放在尸体的西方。而且不是放在地上,而是放在席上。”小敛的祭奠物品放在尸体西方,是沿用鲁国末世的错误礼俗。

  县子说:这不合乎古制“如今的人都好用粗葛作衰,用细而疏的麻布作裳,

  子蒲死了,有人在哭的时候喊着他的名子。子皋说:“这么不懂礼数!”那人听到后就改正了过来。

  杜桥的母亲去世了,殡宫中没有赞礼的人,论者以为太粗略了。

  夫子说:“亲戚刚死,穿着羔裘玄冠这种吉服来吊的人,要改为素冠深衣才妥。”羔裘玄冠,夫子是不会穿着它去吊丧的。

  子游向孔子请教送终物的厚薄相称就行。”子游说:品的数量问题。夫子说:“和家庭财力“如何掌握厚与薄的标准呢?”“如果财力雄厚,也不可超过礼数的规定。如果财力不足,夫子说:只要衣被可以遮体,敛毕就葬,用手拉着绳子下棺,如此尽力而为,也不会有人责怪他失礼呀。”

  司士责对子游说:“我想在床上为尸体穿衣。”子游说:“可以。”县子听了,就说:“叔氏太自大了!听他的口气,好像礼是由他制定似的。”

  宋襄公葬其夫人时,陪葬器皿中有一百个瓮装着醋和肉酱。曾子评论说:以实物呢。“既然叫做明器,就表明它是不堪使用的,千吗又要填

  孟献子的丧事办完以后,司徒派下士把未用完的别人赠送助办丧事的财帛归还各地原主,孔子说:“这件事办得漂亮。”在柩车将要启动之前,将助丧人的名单及其赠送的财物进行宣读,曾子说:“这种作法不合乎古制,这是重复的宣读。”

  成子高卧病在床。庆遗进来请示说:“您的病已经危险了,万一不治,那怎么办?”子高说:“我听说:‘活着应有益于人,死了也不应有害于人。’我纵然活着的时候无益于人,难道我能死了还要危害于人吗!我死后,拣一块不长庄稼地方把我埋掉好了。”

  子夏请教夫子说;“遇到国君的母亲、妻子的丧事该怎么办?”孔子说:‘旧常的住处、言谈、饮食,基本照常。”

  远道的宾客来到,没有住处。夫子说:“既然是朋友,活着就由我负责安排住宿,死了就由我安排殡硷。”

  国子高说:“葬,就是藏的意思。为什么说是藏呢,因为人死了叫人厌恶,所以就想叫人不能够看见。所以,只要衣袅足以遮盖身体,内棺能够包住衣袅,外棺能够包住内棺,墓扩能够容下外棺,就行了。何必还要聚土成坟、植树为标志呢?”

  埋葬孔子的时候,有人从遥远的燕国赶来参观,来人住在子夏家里。子夏说:“这难道是圣人在葬人吗?不过是我们这些人在葬圣人罢了,对于您来说有什么值得看的呢?过去夫子曾经谈及筑坟的样式,说:‘我见过坟筑得有像堂基的,有像堤防的,有像两檐飞出的门廊的,有像斧头刃向上的。我身后就要斧头刃向上的形式。’斧头刃向上的形式,俗名叫作马露封。我们今天为他筑坟,一天之内就聚土四尺来高,筑成了斧头刃向上的形式,这也算我们完成了夫子的遗愿吧。”

  妇人在除去孝服之前,一直都是麻腰带,不换成葛腰带。

  如果对死者举行荐新之祭,其规格应比照朔奠。

  下葬以后,各等亲属都要除去原来的丧服,改受轻服。

  柩车上设池的面数,比照他生前居室的重露。

  诸侯一即位,就应该为他做好贴身的内棺,每年漆它一遍,棺中还要填入东西,不可使之空虚。

  招魂、楔齿、缀足、饭含;打扮尸体、在堂上张起帷幕,这些都是在断气后要连续进行的项目。报丧的人,士由孝子本人派遣,大夫以上由父兄代为派遣。

  国君招魂的地方多之处、群庙、太祖庙、,按由近而远的顺序是:燕居之室、办公库门和四郊。

  办丧事时,需要用布盖住祭品的,是所有的祭品呢?还是只盖住牲肉?

  殡后第十天,就得置办撑材和明器。

  朝奠在日出时举行,夕奠在太阳尚未落山时举行。

  父母死后,孝子一想到伤心之处就哭,是为了让父母的神魂能循着哭声回家。

  小祥以后的服装,是以煮练过的熟布作的中衣,其衬里是黄色,镶浅红色的边。腰经改麻为葛。脱去草鞋,换上麻绳编织的鞋,但仍然没有鞋鼻。悬在耳旁的充耳是角质的。鹿裘的袖子可以加宽加长,袖口还可以镶边。

  家中有丧事,刚殡敛完毕,又听到远房兄弟去世,即令和死者是绍麻之亲,再远也必须赶去哭吊。但是,如果没有任何兄弟关系,就是比邻而居也不去哭吊。如果是相识的人,他遇上了不同居的兄弟的丧事,朋友们都应去慰问他。

  天子的棺有四层:第一层是用水牛皮和兑牛皮表里包住木板的棺,其厚三寸;第二层是用枪木作的棺,厚四寸;第三、第四层都是用梓木作的棺,居内者叫属,厚六寸,居外者叫大棺,厚八寸。这四层棺,都是上下与四周合围的。棺盖和棺身用皮带束紧,纵向束两道,横向束三道。每一道的棺盖与棺身的接缝处,都要加个桦铆紧。撑用柏树的近根部分来做,每段木料长六尺。

  天子在遥哭诸侯之死时,头上戴的是爵弃,身上穿的是瑙色之衣。有人说:“天子不必自己哭,可命官员代哭。”在哭的那一天,天子进膳时不奏乐。

  天子的殡礼中有这样的规定:将载柩车的车辕上画上龙,再在此柩车四周堆积木材,上面暂不封口,其形如谆。然后在积木上涂以泥巴,不使木间有隙。然后再从撑的上方给棺材套上绣有黑白相间的斧形图案的棺罩。然后再在停上继续积木为屋顶,最后再加以通体的涂抹。这是天子殡的礼数。

  只有在天子的丧事里,是区别同姓、异姓、庶姓而排列哭位的。

  鲁哀公悼念孔子说:“上天不把这样一位年高德助的人给我留下,现在没有人来帮助我治理国家了。呜呼哀哉,尼父!”

  国家如果丢失了大的县邑,公、卿、大夫、士都要头戴丧冠,身穿素服,在太庙里哭三天,向列祖列宗请罪。在这三天之内,国君吃饭不准动荤。另外一种说法是:国君率领群臣哭于社。

  孔子厌恶不依礼数号哭的人。

  作子弟的如果尚未出仕,就不敢把家中的东西随便送人。如果必须送人,则应当说这是秉承父兄之命。

  国君之丧,每天的朝夕踊,要等到士全部到齐才可以开始。

  大祥祭之后,孝子就开始换上编冠。在这一个月举行谭祭,下一个月就可以奏乐了。

  国君对于士,在特殊情况下可赐与帝,用作覆棺的承尘。

推荐古诗: 渡荆门送别渌水曲听蜀僧浚弹琴咏史游太平公主山庄秋登兰山寄张五寻天台山舟中晚望送魏二连昌宫词

推荐诗句: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暗渡陈仓  渡:越过;陈仓:古县名,在今陕西省宝鸡市东。比喻用造假象的手段来达到某种目的。也隐喻男女私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熬清受淡  指忍受清苦乏味的生活。
  • 鳌鸣鳖应  比喻声气相通,互相感应。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折不挠  折:挫折;挠:弯曲。比喻意志坚强,无论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动摇退缩。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俾昼作夜  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 闭户读书  关着门在家里埋头读书。
  • 敝帚千金  一把破扫帚,当千金那样贵重。比喻东西虽不好,但自己十分珍惜。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