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春景》,是由北宋时期著名诗人、文学家苏轼所写的一首词作。其作于何时,各方莫衷一是,有苏轼密州、黄州、定州、惠州时期等诸多说法,然皆苦无证据明示,故今日已不可详考。作为宋词豪放派先驱的苏轼,一生之中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豪放派词作,这容易让人误以为苏词尽皆豪放之作,但从苏词的总体来看,其婉约之作反而是占大多数的,此词便是其一。在此词中,作者通过对残红退尽、春意阑珊的暮春景色的描写和远行途中的失意心境的描绘,借惜春伤情之名,表达出作者对韶光流逝的惋惜、宦海沉浮的悲叹和浮生颠沛的无可奈何。
推荐古诗:
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南陵别儿童入京、
秋下荆门、
赠钱征君少阳、
放言五首、
题桃花夫人庙、
筹笔驿、
牡丹、
重过圣女祠、
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推荐诗句: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凝恨对残晖,忆君君不知、
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东风且伴蔷薇住,到蔷薇、春已堪怜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笔下超生 超生:佛家语,指人死后灵魂投生为人。为了免使他人受难,书写时,在用意和措词方面都给予宽容或开脱。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炳烛夜游 旧时比喻及时行乐。
- 伯埙仲篪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埙:陶土烧制的乐器;篪:竹制的乐器。埙篪合奏,乐音和谐。旧时赞美兄弟和睦。
- 补苴罅漏 苴:鞋底的草垫;罅:缝隙。补好裂缝,堵住漏洞。比喻弥补事物的缺陷。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痴不聋 人不傻,耳朵也不聋。常与“不成姑公”连用,意为不故作痴呆,不装聋作哑,就不能当阿婆阿公。形容长辈要宽宏大量。
- 不得而知 没有办法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