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介绍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萧纲介绍

萧纲介绍

查看萧纲全诗

  梁简文帝萧纲,字世赞,梁武帝萧衍第三子,昭明太子萧统同母弟。初封晋安王,昭明太子卒,立为皇太子,后嗣位。谥曰简文帝,庙号太宗。萧纲在政治上的成就远没有在文学上的成就大。萧纲自幼爱好文学,因为特殊的身份,以他的幕僚为主,围绕在他的周围,形成了一个主张鲜明的文学集团。随着萧纲于中大通三年被立为皇太子,这一集团的文学影响逐步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公开宣布并倡导文学史上著名的宫体文学,形成风尚,影响于文学史不止一个时代。

  萧纲四岁封晋安王,七岁为云麾将军,领石头戍军事,量置佐吏。此时是萧纲“有诗癖”之始。

  (1)而其“诗癖”的养成及其后来“宫体”诗的形成,又与此时如幕的徐擒和张率有直接关系。

  (2)徐擒为萧纲侍读,而他“属文好为新变,不拘旧体”。其新变之体,其实就是宫体诗。

  (3)张率“年十二,能属文,常日限为诗一篇”,与陆、任昉等友善,曾得沈约赞赏。天监初,他曾经被敕“使抄乙部书,又使撰妇人事二十馀条,勒成百卷……以给后宫”。可见,他早就具备写作宫体诗的基本条件。而且其今存诗中不乏艳情的内容。他“在府十年,恩礼甚笃”,对于萧纲的影响也是可想而知的。

  (4)萧纲11岁为宣惠将军、丹阳尹时,有庾肩吾等人入幕;18岁为南徐刺史时,又有王规等人入幕,从而使萧纲文学集团初具规模。

  (5)从普通四年至中大通二年(523~530),萧纲在雍州刺史任上七年。此间其幕府中又有:

  刘孝仪、刘孝威等人入幕。其文学集团已自然形成,并且诗歌创作也日渐繁荣。

  (6)至萧纲入主东宫后,文学才士更是济济一堂。(徐擒、张率、庾肩吾、王规、刘孝仪、刘孝威……)

  萧纲的文学主张,在当时也具有代表意义。他既反对质直懦钝,又反对浮疏阐缓(《与湘东王书》),正面提出“立身先须谨重,文章且须放荡”(《诫当阳公大心书》),和萧绎主张的“情灵摇荡”互为呼应。《南史·梁简文帝纪》记其有文集100卷,其他著作600余卷。存世的作品,经明代张溥辑为《梁简文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萧纲的著述事业,除了文学、玄学外,还精医道,著有《沐浴经》三卷、《如意方》十卷,均佚;还对杂艺、阴阳五行两方面的较多兴趣。

推荐古诗: 马嵬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少年行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另一种传说(死去的英雄被人遗忘)自嘲(少读诗书陋汉唐)偈(练得身形似鹤形)残丝曲(垂杨叶老莺哺儿)凤栖梧(帘下清歌帘外宴)玉女摇仙佩(飞琼伴侣)

推荐诗句: 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临水一长啸,忽思十年初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江燕话归成晓别,水花红减似春休西风梧井叶先愁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心乐意  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败鼓之皮  败:破旧。破鼓皮可作药材。比喻虽微贱,却是有用的东西。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剥床及肤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博闻强识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卜夜卜昼  卜:占卜。形容夜以继日地宴乐无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