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连年的边患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悲伤凄凉的作品。这首词的作者曾于靖康年间随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北上,后逃归。绍兴十一年(1141)他又出使金国,迎接韦太后归国。这种经历,使他对边塞的士兵生活有深切的感受,他用少数民族的曲调饮马歌填写了这首词。
全词采用了由远及近、层层推移的手法,由景出情,由境出人。李白《塞下曲》中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此词开头两句也极写边塞的寒冷,交河冰封,大雪满地,没有春天、没有温暖和生机,这是对边地全景式的勾勒。紧接着镜头集中,写边塞黄昏的景色:残阳照在沙漠上发出反光,烽火在旷野高天之间更显得非常微小,进一层写出边地的空旷荒凉。再紧接着焦点汇聚,镜头落到了征夫上:残阳落尽,失群孤鸿在悲鸣,陇上的月儿也黯然低垂,照着城头望乡的征人。月亮勾起征人对家庭、亲友的思念,而孤鸿的悲鸣又更增戍边的愁苦与凄凉。征人的泪水悄悄地浸湿了征衣。如此孤独凄苦的生活使他们失去了多少人间的幸福,消磨了他们多少青春的岁月,征人不禁发出了“岁华老”的哀叹。尤其可悲的是,每当有人横笛吹起这凄哀的饮马歌时,征夫们竞必须“鏖战”而无还期,词与序相呼应,尤使人不忍卒读。
在词的序中,作者指出这种曲调“声甚凄断”。这首词在写景时注入了强烈的主观色彩,“暮沙”、“残照”、“断鸿”,“低”、“悲”、“小”、“悄”,渲染出大漠的荒冷,也烘托出征夫的凄哀,使得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推荐古诗:
梦仙、
赋得妾薄命、
嘲桃、
风雨、
浑河中、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
在狱咏蝉并序、
寻天台山、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推荐诗句: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驹空谷 白驹:白色骏马,比喻贤能者。比喻贤能之人在野而不能出仕。后也比喻贤能者出仕而谷空。
- 败鳞残甲 败:毁坏。残败零碎的鳞甲,比喻满空飞舞的雪花。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补天柱地 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
- 不尴不尬 比喻左右为难,不好处理。也形容样子别扭。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