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赏析

赏析

查看全诗

  古代中国连年的边患给我们留下了多少悲伤凄凉的作品。这首词的作者曾于靖康年间随宋徽宗被金人俘虏北上,后逃归。绍兴十一年(1141)他又出使金国,迎接韦太后归国。这种经历,使他对边塞的士兵生活有深切的感受,他用少数民族的曲调饮马歌填写了这首词。

  全词采用了由远及近、层层推移的手法,由景出情,由境出人。李白《塞下曲》中写道:“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此词开头两句也极写边塞的寒冷,交河冰封,大雪满地,没有春天、没有温暖和生机,这是对边地全景式的勾勒。紧接着镜头集中,写边塞黄昏的景色:残阳照在沙漠上发出反光,烽火在旷野高天之间更显得非常微小,进一层写出边地的空旷荒凉。再紧接着焦点汇聚,镜头落到了征夫上:残阳落尽,失群孤鸿在悲鸣,陇上的月儿也黯然低垂,照着城头望乡的征人。月亮勾起征人对家庭、亲友的思念,而孤鸿的悲鸣又更增戍边的愁苦与凄凉。征人的泪水悄悄地浸湿了征衣。如此孤独凄苦的生活使他们失去了多少人间的幸福,消磨了他们多少青春的岁月,征人不禁发出了“岁华老”的哀叹。尤其可悲的是,每当有人横笛吹起这凄哀的饮马歌时,征夫们竞必须“鏖战”而无还期,词与序相呼应,尤使人不忍卒读。

  在词的序中,作者指出这种曲调“声甚凄断”。这首词在写景时注入了强烈的主观色彩,“暮沙”、“残照”、“断鸿”,“低”、“悲”、“小”、“悄”,渲染出大漠的荒冷,也烘托出征夫的凄哀,使得读者产生情感共鸣。

推荐古诗: 白头吟登高丘而望远秋日鲁郡尧祠亭上宴别杜补阙范侍御和梦得花非花羸骏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齐安郡中偶题二首(其一)浣溪沙(转烛飘蓬一梦归)

推荐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万雄师  为数众多、威武雄壮的军队。
  • 败柳残花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闭关锁国  闭关自守,不与外国往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分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不甘雌伏  甘:甘心,情愿;雌伏:雌鸟伏在那儿不动,比喻隐藏,不进取。比喻不甘心处于无所作为的境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