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赏析三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三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赏析三

查看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全诗

  全词通过回顾少年时不知愁苦,衬托“而今”深深领略了愁苦的滋味,却又说不出道不出,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感情的变化。

  上片说,少年时代思想单纯,没有经历过人世艰辛,喜欢登上高楼(层楼),赏玩景致,本来没有愁苦可言,但是“为赋新词”,只好装出一副斯文样子,勉强写一些“愁苦”的字眼应景。上片生动地写出少年时代纯真幼稚的感情。“不识”写少年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愁”,十分真切。

  下片笔锋一转,写出历尽沧桑,饱尝愁苦滋味之后,思想感情的变化。“识尽愁滋味”概括了作者半生的经历,积极抗金,献谋献策,力主恢复中原,这些不仅未被朝廷重视,反而遭受投降派的迫害、打击。他这“愁”郁结心头已久,是很想对人倾诉一番,求得别人的同情和支持的,但是一想到朝廷昏庸黑暗,投降派把持政权,说了也于事无补,就不再说了。“欲说还休”深刻地表现了作者这种痛苦矛盾的心情,悲愤愁苦溢于言表。值得注意的是,“欲说还休”四字重复出现,用迭句的形式渲染了“有苦无处诉”的气氛,加强了艺术效果,使读者体会到,作者为国事忧愁,极端痛苦,竟至不能对人诉说,这是因为“恐言未脱口而祸不旋踵”(辛弃疾:《论盗赋札子》),作者实在有难言的苦衷啊!怎么办呢?只好“顾左右而言它”,“却道天凉好个秋”句,意思就是说作者无可奈何,只得回避不谈,说些言不由衷的话聊以应景!

  此词构思巧妙,写少年时无愁“强说愁”和谙练世故后满怀是愁却又故意避而不谈,生动真切。此词上下片里的“愁”含义是不尽相同的。“强说”的是春花秋月无病呻吟的闲愁;下片说的是关怀国事,怀才不遇的哀愁。

  在平易浅近的语句中,表现出作者内心深处的痛楚和矛盾,包含着深沉、忧郁、激愤的感情,说明辛词具有意境阔大,内容含量丰富的特色。

  上片:描绘出少年涉世未深,纯真无知故作深沉的情态

  下片:写出词人满腹愁苦却无处倾诉的抑郁,显示了词人深沉的愁苦

推荐古诗: 堂成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蝶恋花(遥夜亭皋闲信步)减字木兰花(漫天皆白)念奴娇(鲲鹏展翅)西江月(山下旌旗在望)江城子(凤凰山下雨初晴)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蚕欲老)寒食临川道中(百卉千花了不存)寻南溪常道士(一路经行处)

推荐诗句: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老来情味减,对别酒、怯流年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入骨髓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禀性难移  本性难以改变。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哼不哈  不言语,该说而不说。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看僧面看佛面  比喻请看第三者的情面帮助或宽恕某一个人。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