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相关质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杨士奇相关质疑

杨士奇相关质疑

查看杨士奇全诗

  名实不符(摘自《北京青年报》,作者:付俊良) “三杨”,即杨荣、杨溥、杨士奇,他们在任辅臣期间,安定边防,整顿吏治,发展经济,使明朝的国力继续沿着鼎盛的轨道发展,并使明代阁臣的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由原来的皇帝办事员转变为具有丞相性质的辅臣,他们因此被史家视为名臣。明人焦竑《玉堂丛语》卷七中有言:“正统间,文贞(杨士奇)为西杨,文敏(杨荣)为东杨,因居第别之。文定(杨溥)郡望,每书南郡,世遂称南杨。西杨有相才,东杨有相业,南杨有相度。故论我朝贤相,必曰三杨。”可见他们在明代的影响。  但人无完人,在了解明代这一段历史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在“三杨”的所作所为之中,也有许多与“名臣”不相称的地方。

一疑  “三杨”不顾事实,歪曲前人形象  《明太宗实录》卷九下乙丑条中有这样的一条记载:“上至金川门……时有执方孝孺来献者,上指宫中烟焰谓孝孺曰‘此皆汝辈所为,汝罪何逃?’孝孺叩头祈哀……”方孝孺是“靖难”中的名臣,因不与新皇帝(即永乐皇帝)合作,被灭了“十族”,创造了灭族的“历史之最”。这是史实,但实录中却说他“叩头祈哀”,而身为编修《太宗实录》总裁官的“三杨”对此却置若罔闻,这是名臣之所为吗?  更值得一提的是,“西杨”杨士奇还有忘恩负义之嫌,《玉堂丛语》卷八《仇隙》中引有隆庆时的刑部尚书郑淡泉的话:“方逊志宠任时,荐西杨,西杨修实录,乃谤方叩头乞余生”。方逊志就是方孝孺,建文元年受建文帝之命担任修撰《太祖实录》的总裁官,当时杨士奇只是一个读书人,还没有入仕,《明史》本传说他被人举荐参与修撰《太祖实录》。联系到当时方孝孺的身份以及郑淡泉的话,看来推荐杨士奇的人就是方孝孺,但杨士奇在修《太宗实录》的时候却置事实于不顾,歪曲恩人,实乃有损“名臣”的形象。

二疑  “三杨”庇护宦官  有明一代,宦官活动极为猖獗,而首开宦官专政的是正统朝的太监王振。王振,山西蔚州(今河北蔚县)人,进宫做了太监,英宗从小由他侍候,对他颇为信赖。英宗继位的时候只有九岁,王振“狡黠得帝欢”,“导帝用重典御下”,“于是大臣下狱者不绝,而振得因以市权”(《明史·王振传》)。英宗的祖母、太皇太后张氏觉察到王振的擅权,要把他杀掉,英宗跪下为他求情。看到皇帝下跪,站在旁边的几个大臣也跟着跪下求太皇太后不要杀王振。就这样,本来利刃已经架到脖子上的王振幸免一死(《明史纪事本末》卷29王振用事)。而在那些下跪求情的大臣中就有经历四朝的老臣“三杨”。  王振违背成宪(朱元璋定有“宦官不得干政”的祖制),擅权干政,连女流之辈的太皇太后都看出来了,欲维护祖制,而名臣“三杨”怎么就没有一点儿意识呢?  正是因为这个王振,才有后来几使大明陷入绝境的“土木之变”,明代宦官专权乱政的局面也从此愈演愈烈,直至明亡。

三疑  “西杨”家教不严,致其子侵暴杀人  《明史》称杨士奇有学行。有学行又居高位,杨士奇应该更会“齐家”,但也许是他光顾着国家了,自家的后院却起了火,其子杨稷仰仗老爷子有权,傲慢无礼侵暴杀人,遭到了言官们的交章劾举。碍于杨士奇的面子,皇上并没有立即下旨治罪,但是接着又有人告他儿子“横虐数十事”,皇帝这才下令查治。  好在此时,年老的杨士奇还没有糊涂,为了避嫌,他以老疾告归,皇帝也给了他十足的面子,安慰并且挽留他,杨士奇感激涕零,但毕竟事关儿子的死活,一代名臣最终忧郁而死。  杨士奇死后,其子杨稷被绳之以法。

推荐古诗: 恨别题乌江亭三台令(不寐倦长更)闺怨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永遇乐(落日熔金)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西江月(军叫工农革命)

推荐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暗送秋波  旧时比喻美女的眼睛象秋天明净的水波一样。指暗中眉目传情。
  • 傲霜斗雪  傲视寒霜,抗击白雪。形容不畏严寒。比喻人身处逆境而不屈服。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废俱兴  俱:全,都。许多已经荒废了的事情一下子都兴办起来。
  • 百读不厌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里迟离  阴历九月九日。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恶而严  并不恶声恶气,但很威严,使人知敬畏。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