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1056年(仁宗嘉祐元年),领苏轼、苏辙去汴京,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苏洵文名因而大盛。宋嘉祐三年,宋仁宗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苏洵推托有病,不肯去应诏。嘉祐五年,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今河南)项城县令姚辟一同修撰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苏洵即去世,朝廷追赠苏洵为光禄寺丞。
推荐古诗:
宫词、
夏日南亭怀辛大、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行香子(天与秋光)、
好事近(月未到诚斋)、
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
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
病中简仲弥性唐元明苏训直(移疾还家暂曲肱)、
新夏感事(百花过尽绿阴成)、
结定襄郡狱效陶体(我在河东时)
推荐诗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好水好山看不足,马蹄催趁月明归、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发青衫 青衫:无功名者的服饰。谓年老而功名未就。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步穿杨 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 俾昼作夜 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乏先例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着边际 着:接触;边际:边界,边缘。挨不着边儿。多指说话空泛,不接触实际。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