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介绍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苏洵介绍

苏洵介绍

查看苏洵全诗

  苏洵(公元1009年5月22日至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四川眉山人。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四月二十五日(1009年5月22日),卒于英宗治平三年四月戊申(1066年5月21日),年五十八岁。年二十七,始发愤为学。岁馀举进士,又举茂才异等,皆不中。乃悉焚所写文章,闭户益读书,遂通六经、百家之说,下笔顷刻数千言。至和、嘉祐间,与二子轼、辙同至京师。欧阳修上其所著《衡论》《权书》等二十二篇,士大夫争传之。宰相韩琦奏于朝,除秘书省校书郎。与陈州项城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为《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洵著有<嘉祐集>二十卷,及<谥法>三卷,均《宋史本传》并传于世。

  苏洵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1056年(仁宗嘉祐元年),领苏轼、苏辙去汴京,谒见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衡论》、《权书》、《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刘向、贾谊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苏洵。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苏洵,苏洵文名因而大盛。宋嘉祐三年,宋仁宗召苏洵到舍人院参加考试,苏洵推托有病,不肯去应诏。嘉祐五年,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今河南)项城县令姚辟一同修撰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苏洵即去世,朝廷追赠苏洵为光禄寺丞。

推荐古诗: 古风(战国何纷纷)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问刘十九赠元稹别韦参军春思洞庭送李十二赴零陵望江南(多少泪)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

推荐诗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俾昼作夜  指晨昏颠倒。常用在无限制地享乐。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戎相见  兵戎:武器。以武力相见。指用战争解决问题。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 不偏不倚  倚:偏。不偏向任何一方。表示中立或公正。
  • 不赞一词  一句话也不说。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布被瓦器  布缝的被子,瓦制的器皿。形容生活检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