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理解
“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文体介绍
本文叙事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后“闻”。叙事一气贯通而又层次分明,详细有致而又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又意指鲜明。这种见闻录的方式使方仲永与“我”发生了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真切之感。文章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道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于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
方仲永的形象
天生神童,却因后天的不学习,而沦为普通人的典型形象。
思想感情
本文通过记叙方仲永才华泯灭的事例,指出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时弊,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
文章的道理
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可惜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令人感到痛惜,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主题
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推荐古诗:
房兵曹胡马、
人日寄杜二拾遗、
日日、
贫女、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另一种传说(死去的英雄被人遗忘)、
雨中游天竺灵感观音院(蚕欲老)、
桂枝香(登临送目)、
安乐宫(深井桐乌起)、
出城寄权璩、杨敬之(草暖云昏万里春)
推荐诗句: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惊塞雁,起城乌,画屏金鹧鸪、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中摸索 摸索:寻求,探索。在黑暗中寻找。后比喻没有人指导,独自钻研。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挨冻受饿 指无衣无食的穷困境况。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面玲珑 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思不解 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