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生平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陈子龙生平

陈子龙生平

查看陈子龙全诗

名士风流  陈子龙祖上世代务农,父亲陈所闻,以文学名江南,万历四十七年中进士,官至刑、工两部郎。陈子龙六岁入学,勤治经史,力攻章句。天启三年(1623年),十六岁举童子试,名居第二。时大批廷臣因为反对魏忠贤,纷纷被削职为民或逮之狱死。陈所闻告病在家,每阅邸报,扼腕叹息,教陈子龙剖析邪正,明辨是非。天启五年(1625年),他先后与本郡夏允彝、徐孚远、周立勋、宋征璧以及苏州、嘉兴等府的一些文人学士结为好友,切磋学术,议论时务,后来大都成为明季江南党社运动的骨干分子。天启六年(1626年),补松江府学生员。父病殁,居家守孝,闭门不出,博览群书,尤其致力于古文词。  崇祯元年(1628年),陈子龙二十一岁,与湖广宝庆府邵阳知县张轨端之女结为夫妻。崇祯二年,陈子龙中秀才,拔为第一。是年,夏允彝、杜麟征二人以在松江组织“几社”。“几者,绝学有再兴之几,而得知几其神之义也。”最初入社者有周立勋、徐孚远、彭宾三人。陈子龙“甫弱冠,闻是举也,奋然来归。诸君子以年少讶之,乃其才学则已精通经史,落纸惊人,遂成六子之数”,世称“几社六子”。几社和其他文社一样,起初是通过以文会友,选择知己,学习制艺,后来随着政治形势的变化,逐渐演变成一股政治势力。几社成立后汇刻八股文范本《几社壬申文选》,集六子之文,人各六十首。又刻《几社会义初集》、《二集》、《三集》、《四集》、《五集》,几社的声势由此大振。陈子龙的名气亦因之日重,“问业者日进,户外屦满”。崇祯三年(1630年)秋,应乡试,中举人。次年,赴京师会试,“为省中某公所黜”,周延儒建议朝廷重新检阅被废黜考生试卷,朝廷同意,开始重审,陈子龙答卷受到文安之、倪元璐赏识,周延儒“欲置异等”,但因陈子龙卷子存在涂抹,周害怕被政敌温体仁借机攻讦,放弃录取,于是陈子龙落第归里,从事古文词。[1]又作书数万言,极论时政得失,本欲上奏朝廷,被当时松江名士陈继儒戒之而止。  崇祯七年春,再度应会试,因此次主管录取的是温体仁,温体仁极度排斥复社成员,这一年复社成员被录取人数急剧减少,陈子龙自然落榜。受此重大打击,陈子龙几乎心灰意冷,回家闭门谢客,“专意于学问”,作古诗乐府百余章。接着,在松江南园读书、写作,成《属玉堂集》、《平露堂集》。  崇祯十年,第三次北上,与夏允彝同中进士,俱在丙科(三甲),当就外吏。陈子龙选得广东惠州府司理,未抵任而闻继母亡,回家治丧。

志士雄心  此时关外清军压力与关内饥民起义使得本已衰朽的明皇朝已危在旦夕,同时促使一批忧国忧民的知识分子对王阳明后学的空谈误国产生强烈的不满,大声疾呼“经世致用”,以改变残酷的社会现实,陈子龙就是其中的一位典型代表。这一时期,他为古代中国科学与文化的发展做了两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崇祯十一年(1638年)夏,陈子龙以“君子之学,贵于识时;时之所急,务之恐后”的紧迫感,与徐孚远、宋徵璧一起,取明朝名卿大臣“有涉世务、国政”之文,“撷其精英”,“又旁采以助高深”,“志在征实”,辑成《皇明经世文编》,凡五百零四卷,又补遗四卷。是书选文以明治乱、存异同、详军事、重经济为原则,内容十分丰富,包括政治、军事、赋役、财经、农田、水利、学校文化、典章制度等等,并根据当时接触到的许多现实问题,对其中一些文章加作旁注,表达了编者的政治主张。陈子龙等人编辑此书的动机和目的,是为了“上以备一代之典则,下以资后学之师法”,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扭转“俗儒是古而非今,撷华而舍实”,不务实际的坏风气。它是一部“从历史实际出发,总结了明朝两百几十年统治经验,企图从中得出教训,用以改变当前现实、经世致用之书。这部书的编辑出版,对当时的文风、学风是一个严重的挑战,对稍后黄宗羲、顾炎武等人讲求经世实用之学,也起了先行的作用”。  继后,陈子龙整理了徐光启的农学巨著《农政全书》。徐光启负经世之志,“其生平所学,博究天人,而皆主于实用。至于农事,尤所用心。盖以为生民率育之源,国家富强之本”。对于徐光启的为人和学问,陈子龙向来是十分敬佩的,早年曾到北京拜访他,“问当世之务”。徐光启谢世后,陈子龙从其次孙徐尔爵处得《农书》草稿数十卷,日夜抄录。崇祯十二年(1639年),“慨然以富国化民之本在是,遂删其繁芜,补其缺略”。“大约删者十之三,增者十之二”,灿然成《农政全书》六十卷。并作《凡例》,概述《农政全书》基本宗旨、各篇主要内容、思想渊源和徐光启的独到见解。同时抒发了他本人的社会经济主张。编辑《皇明经世文编》和整理《农政全书》,是陈子龙一生中在经世实用方面两项最主要的贡献。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经世”,即现实社会经济问题,特别是农业生产是何等的重视。  此后,陈子龙曾一度“欲绝仕宦”,在家“广其宅,示无志四方也”。然而,面对着明末农民大起义的燎原之势和清军的步步进逼,为挽救明朝国运,最终还是放弃个人打算,于崇祯十三年(1640)六月,出任浙江绍兴府司理,不久开始兼代理诸暨知县。在官之日,由于他的辖区连年水患成灾,饥民蜂起,为了维护当地社会稳定,他刚柔并用,剿抚兼施,一边“力行保甲,设互首之法,申连坐之令”,平定饥民暴动;一边亲司赈事,救济饥民,立粥厂,设药局,养老幼,医病疾,收死骨,救活十几万人。十五年(1642年)五月,在浙江巡抚董象恒节制下,陈子龙督抚标兵千余人到浙江遂昌县,积极参加浙、赣、闽三省会剿,平定多年来活动在三省交界处的福建汀州人邱凌霄父子为首的山民暴动。崇祯十六年春,李自成起义军破承德,南京大震。他受董象恒委派负责筹划军备,在余杭等地筑关建台,整修城池,铸炮储硝,并督运军粮入南京。崇祯十七年初,陈子龙因招抚浙江东阳县诸生许都暴动有功,授兵科给事中。但许都投降后,由于浙江巡按左光先不顾陈子龙的再三要求,违背当初许下的只要许都自缚来降,“当待以不死”的诺言,在许都率众出山投降之后将许都及部众六十余人杀死。对此,陈子龙很是不满;又闻祖母病甚笃,便没有去赴任,于三月乞身归里。

投水殉节  崇祯十七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崇祯帝自缢身亡。明朝灭亡。紧接着吴三桂引清军入关,李自成溃败。陈子龙正准备北上时,听到崇祯死讯。不久后,福王朱由菘在南京监国,不久后称帝,即史上之弘光政权。陈子龙在黄道周的推荐下,以崇祯时授的兵科给事中职务在弘光朝廷任职。兵科给事中虽然只是七品,但是可以直议国防要务,陈子龙在朝50多天,上书30多次,提出大量有价值的建议,但是弘光帝沉溺酒色,无心复国,只求偏安。陈子龙对朝政失望之极,同时由于自己的直言触犯了马士英、阮大铖等人,受到排挤,因此借故辞职回乡。次年清军在汉奸将领协助下,迅速南下。弘光朝覆灭,福王丧命。  辞职后,陈子龙避地泖滨。有旧友陈洪范时已降清,派人招抚他和夏允彝,夏允彝抗辞答之,陈子龙则避而不见。又有故明参将洪恩炳,与陈子龙“素执弟子礼”,亦降清,自称“安抚使”路过松江求见,陈子龙亦拒之门外,矢志坚持抗清立场。闰六月,江南各郡“竞起兵为恢复计”,组织义军,掀起轰轰烈烈的抗清运动。松江府籍的故明官员也同样在城内募兵抗清。这时,陈子龙与徐孚远及陈湖义士集众千余人驻扎陈湖,伺机起兵。夏允彝致书联络吴淞副总兵吴志葵、参将鲁之玙率水师三千自吴淞入泖湖,总兵官黄蜚率船千艘、水师二万人由无锡到此会合。是月初十日,陈子龙设明太祖像誓师起义,原明两广总督沈犹龙称总督兵部尚书,陈子龙称监军左给事中,军号“振武”。陈子龙所集义兵,虽有千余之众,但“饷无所办”,且多泖滨渔人,不知纪律,未尝作战,甚不堪用,与吴志葵水师进攻苏州失败。黄蜚不听陈子龙的劝阻,将二万水师移营黄浦江,因沿途水道狭隘,不利旋转,单行数十里,首尾不相应,仅支撑两月,亦被清军击败。八月三日,松江城陷,沈犹龙等皆阵亡。陈子龙在城西遇清兵,得逃脱,携家走昆山。夏允彝投水死。继而,陈子龙避难青浦县金泽,最后隐姓埋名入嘉善县陶庄水月庵,托为禅僧,取名信衷,字瓢粟,号颍川明逸。在此,他与庵僧衍门同研佛学,并完成自撰《年谱》。  弘光元年六月,鲁王朱以海监国于绍兴。闰六月,唐王朱聿键称号于福州。鲁王命陈子龙为兵部尚书,节制七省军漕;唐王授其兵部左侍郎、左都御史。  五月,陈子龙监临吴易义师。陈子龙见其“轻敌,幕客皆轻薄之士,诸将惟事剽掠而已,师众不整”,“军纪日弛”,遂与之断绝关系。至秋天,吴易被清军杀害,义军失败。此时陈子龙因为匡复大业不成,经常沈忧咤叹,至废寝兴。及闻浙东、福州失守,“志不欲生,孤筇单幞,混迹缁流”。泣然曰:“茫茫天地将安之乎,惟有营葬大母归死先垄耳。”即于七月遣家归里,十一月,殡葬祖母于广富林。并作长书《报夏考公书》焚夏允彝墓前,“述己所以未死之故,期不负夏公”。南明昭宗永历二年(西元1647年)初,在广富林家居时,念生平知友如夏允彝辈一时零落殆尽,周立勋之死亦已数年,而丧未举,慨然曰:“我死,谁为了此事者。”遂捐地葬之。三月,会葬夏允彝,陈子龙赋诗《会葬夏瑗公》二章,又作《寒食》、《清明》二词,此系其绝笔。  提督吴胜兆,辽东人,跟着清军来到江南。1647年四月,吴胜兆因受排挤,密谋策划反正,他的部下戴之儁是陈子龙的旧识,积极支持吴胜兆起兵,私访陈子龙,一再请求陈子龙写信联络南明舟山守将黄斌卿率舟师为外应。  据陈子龙学生王沄后来记载,陈子龙认为:黄等“虚声寡信,事必不济”,没有答应戴的要求,并说:“海舶往来,不乏信使,你等好自为之,我决不阻拦”。戴即离去,“自是不复相闻矣”。  但是,据陈子龙生前友人宋征舆记载,陈子龙当时慨然应允,亲手写信联系黄斌卿,积极参与起义。  两种说法中,以宋的说法更为可靠,因为王沄续写陈子龙年谱时,为不给陈子龙遗孀和后代招来麻烦,所以故意在描述中否认陈子龙参与起义。而宋征舆回忆时未曾考虑这一点,因此直言不讳。  十六日,吴胜兆未举兵而事泄被捕,入狱穷治。清军污蔑陈子龙与吴“共谋”,遣兵捕之。陈子龙逃往苏州,易姓李,改字大樽。当时清军江宁将军巴山、都御史陈锦和江宁巡抚土国宝阴谋乘吴胜兆事,“尽除三吴知名之士”,而以陈子龙为首。五月初,他们派出士兵五百,在苏松一带大肆搜捕达五六日之久,最后陈子龙在吴县被捕。巴山等人对他进行审讯,他“植立不屈,神色不变”。陈锦问他为何官?曰:“我崇祯朝兵科给事中也。”又问:“何不剃发?”曰:“吾惟留此发,以见先帝于地下也。”又问,陈子龙凛然挺立,拒不回答。乃执之舟中,令卒守之。五月十三日,陈子龙被押往南京,在途中经松江境内跨塘桥时,他乘守者不备,突然投水以死,捞起时已经气绝,清军还残暴地将其凌迟斩首,弃尸水中。时年四十岁。次日,陈子龙门生王沄、轿夫吴酉等在毛竹港找到他的遗体,具棺埋葬。

陈子龙墓  陈子龙墓位于上海市松江区余山镇广富林村。1988年修竣陈子龙墓,墓地为花岗石平台,墓碑为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之原物。墓前有石柱方亭,名沅江亭。有陈子龙画像碑,刻有传略。墓门额为李一氓书。  为了便于前来谒墓者对墓主的了解,其旁有石刻陈子龙画像(据云间邦彦图)及顾廷龙同志撰并书的《陈子龙事略》,另有李一氓同志所书“明陈子龙墓”的墓门,庄严肃穆,一代伟人,长眠于此。我们步花冈石的台阶而上,在“沅江亭”里,默念《陈子龙文集》,对这位死节志士的文学家,益增钦佩。

推荐古诗: 卖炭翁(七言绝句)沈下贤筹笔驿代赠二首之一菩萨蛮(蓬莱院闭天台女)滕王阁诗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瑞鹧鸪(风韵雍容未甚都)永遇乐(落日熔金)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推荐诗句: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国富民  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搬石砸脚  比喻本来想害别人,结果害了自己。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兵临城下  敌军已来到自己的城墙下面。比喻情势十分危急。
  •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敢旁骛  形容全力做一件事,不敢分心到别的事里面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