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主旨 《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
写作特色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卯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作者为了阐明自己的观点,在叙史时所看重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不讲细节的准确。 2、对比论证方法。本文通篇采用对比论证手法,集中表现在第5段。秦国的过去和现在比,陈涉与九国之师比,秦强盛之久与秦灭亡之速比,这样通过对比论证突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3、语言有辞赋特色,讲究铺排渲染。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内”的形。行文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力,且句式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推荐古诗:
过天门街、
赠李白、
送李侍郎赴常州、
正月十五闻京有灯恨不得观、
洛中访袁拾不遇、
题终南翠微寺空上人房、
列女操、
怨诗、
洞仙歌(冰肌玉骨)、
石上偈(无才可去补苍天)
推荐诗句:
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远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巴高望上 指与社会地位高于自己的人结交或联姻。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苟言笑 苟:苟且,随便。不随便说笑。形容态度庄重严肃。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能自已 已:停止。指无法控制自己,使激动的情绪平静下来。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死活 形容不知利害,冒昧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