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一生历宋元之变,仕隐两兼,他虽为贵胄,但生不逢时,青少年时期南宋王朝已如大厦将倾,他在坎坷忧患中度过。
他的父亲赵与告,官至户部侍郎兼知临安府浙西安抚使,善诗文,富收藏,给赵孟頫以很好的文化熏陶。但赵孟頫十一岁时父亲便去世了,家境每况愈下,度日维艰。
宋灭亡后,归故乡闲居。元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行台恃御史程钜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等十余人,被推荐给元世祖忽必烈,初至京城,赵孟頫立即受到元世祖的接见,元世祖赞赏其才貌,两年后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至元二十九年 (1292年)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在济南路总管任上,元贞元年(1295年),因元世祖去世,元成宗需修《世祖实录》,赵孟頫乃被召回京城。
可是元廷内部矛盾重重,为此,有自知之明的赵孟頫顺便借病乞归,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
大德三年 (1299),赵孟頫被任命为集贤直学士行江浙等处儒学提举拜为翰林侍读学士
至大三年(1310),赵孟頫的命运发生了变化。皇太子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儒师太子副詹事王约的影响下对他发生了兴趣。
延祐三年(1316),夏文彦《图绘宝鉴》盛赞他“荣际王朝,名满四海”。赵孟頫在元朝文人中最为显赫。
推荐古诗:
赠柳、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长寿乐(微寒应候)、
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
春晴怀故园海棠(竹边台榭水边亭)、
己亥杂诗(少年哀乐过于人)、
挽刘道一(半壁东南三楚雄)、
十六字令(山,快马加鞭未下鞍)、
满庭芳(蜗角虚名)
推荐诗句: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一寸柔肠情几许薄衾孤枕,梦回人静,彻晓潇潇雨、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案甲休兵 指停止战事,休养士卒。
- 百不失一 一百次中无一次失误。表示射箭或打枪命中率高,或做事有充分把握。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见天日 比喻社会黑暗,见不到一点光明。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 百计千谋 想尽或用尽一切办法。同“千方百计”。
- 百死一生 形容生命极其危险,处于死亡的边缘。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