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无神论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李觏无神论

李觏无神论

查看李觏全诗

  在有神论和宗教观念产生发展之后,在中国长期的历史发展的长河中,有许多无神论者则从不同方面各个角度说明了鬼神的虚幻性,揭露了宗教神学的欺骗性和危害性。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统治的需要,唐宋以后的宗教神学和世俗迷信则愈演愈烈,而反对宗教神学和世俗迷信的斗争亦愈演愈烈,李觏在他的宇宙观的指导下对佛教道教的有神论以及各种世俗迷信等都进行了揭露和批判。李觏以他的宇宙论、礼论为思想指导,从他的政治经济主张出发对佛教道教进行了严厉的批判和无情的揭露,他用儒家的思想去批判佛教道教的学说,主张以儒家的礼教来代替佛教道教的宗教仪式,他从政治上经济上揭露佛教道教的危害性,说明佛教道教是祸国殃民的病根毒瘤,从而论证了根除佛教道教及其思想的必要性。

  他指出佛教道教叫人们出家,修身养性,身居名山,脱离尘世,原理父母妻儿,不与亲人共同生活不对他们承担任何义务,这是违反“人之大伦”的行为,一个人从小就出家当和尚道士,不事君亲,不知父母,幼小是不知其害,长大了不知后悔,年老后不知所终,这既不符合人伦道德,又于自己不利,因此是十分可悲的。从人伦道德方面对佛教进行了批判,佛教主张绝君亲,去其身,这既不符人伦道德要求又是好坏不分,是祸害自身与国家的行为。他批判了佛教宣扬不杀生的伪善性和危害性,他指出,事实上人们是不可能做到不杀生的,如人们饲养鸡猪狗等家畜家禽是为了食用,正因为这样人们才不惜其资去喂养家畜家禽正是有了人们的饲养才得以生存成长繁衍,不然就会绝种佛教以不杀生为道的说教是“夺人之食以饱无用之禽”这才是不仁之道。他批判了佛教宣传的有鬼论,灵魂转世论。佛教认为人死之后为鬼,灵魂是不死的,前世的因种下今世的果。今世的因种下世的果他们宣扬“三世轮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神不灭论和因果报应论,他驳斥了这些理论荒谬性,指出:佛教所宣扬的人死为鬼,因果报应是培养人们愚蠢性,是欺骗,是毫无道理的。他排斥佛道的理论根据是儒家思想他认为佛教道教的思想主张和儒家经典不相符合,用儒家的礼教排斥佛教道教的仪式,他指出由于对儒家的思想宣传不力,造成了佛教道教思想乘机而入,结果是儒学受到排斥,因此,他深责儒者的失职,失礼,而自己则反击佛教、道教的泛滥。

  李觏以他的富国安民,治国救民的政治经济思想,着重揭露了佛教、道教的危害性,佛教道教的危害很多很大,主要是:培养懒惰,造就罪恶,弃本逐末,崇尚奇货,浪费财物,耗尽人力。最终使国弱民贫,国乱民祸。

推荐古诗: 别房太尉墓忆江南(江南忆,其次忆吴宫)燕子来舟中作题扬州禅智寺嘲桃登乐游原屏风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忆住一师春宵(春宵一刻值千金)

推荐诗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世事漫随流水,算来一梦浮生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柳絮风轻,梨花雨细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爱富嫌贫  嫌弃贫穷,喜爱富有。指对人的好恶以其贫富为准。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无一用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急乱投医  病势沉重,到处乱请医生。比喻事情到了紧急的时候,到处求人或乱想办法。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擒二毛  擒:捉拿,捕获。二毛:指头发斑白,引申为上年纪的人。不捕获年长的人。
  • 不值一顾  顾:看。不值得一看。形容瞧不起某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