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生平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李觏生平

李觏生平

查看李觏全诗

天潢世胄的家世  李觏本姓相传姓潘,李姓是因他先祖南唐烈祖李昪为了统治的目的乱认祖宗造成的。说起他先祖李昪那可是一位在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大人物,在那战乱纷飞的时代,李昪是一个孤儿,出身低微,因聪明伶俐又作战勇敢而被当时一位叫徐温的大将收养为干儿子,于是他将本姓名潘知浩改姓徐知浩。徐知浩有勇有谋,在近二十年的精心经营中击败诸多对手,逐步建立自己强大势力,并从杨氏吴国篡得帝位。初期改国号齐,后改为国号唐(又称南唐),并乱认唐玄宗为他的先祖,又改姓李名昪。从此他将徐知浩又改姓名为李昪。这位被后人称为南唐烈祖的李昪把南唐经营得很是有声有色,他采取轻徭役、劝农桑、兴科举、建书院等策略,促使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当时的南唐比起中原各国可以说是“世外桃源”。李昪有一位庶出的儿子叫李景芳的人。李景芳时封金吾卫国上将军,生有三子,老大官封五中丞、老二封为六府君,老三封七大夫,这三位儿子都居住在抚临上慕镇(今天的金溪秀谷镇)。这三位据李氏宗谱记载,他们自认为“吾固南唐之裔,皆为帝王之后,竟无尺土之封”,心中愤愤不平,并同当时三齐王有隙。于是,他们与外甥彭氏一同密谋发动兵变,临兵变时彭姓外甥临阵倒戈,引兵反攻,于是这场内讧胎死腹中。七大夫临行刑前发誓说:“吾子孙与彭氏婚者,吾不佑也”。六府君名昉“初无战志”,又看见形势不妙,就携妻带子匆匆忙忙连夜从上慕镇逃至当时南城县六十三都长山隐居。这就是李觏先祖家世历史的大略。所以北宋李觏文坛好友欧阳修称他为“天潢世胄”,应该不错。

自幼聪颖  李觏自幼聪明好学六七岁始“习字书”,十二岁就能写文章。十四岁父亲去世,母亲“垦阅农事,夜治女功”(《先夫人墓志》),得免冻馁之苦。服丧三年,十七岁始出外游学。二十岁以后,文章渐享盛名。

科举受挫  李觏也象其他读书人一样,想通过科举,登上仕途,干一番事业。但是,他在科举仕进的道路上却一再受挫,未能如愿,自叹“生处僻遐,不自进孰进哉!”景佑年间,他步行到京城汴梁(今河南开封),寻求仕进之途,毫无结果而归。次年,参加乡举,又名落孙山。庆历元年(1041),应茂才异等科,有旨召试。李觏入京,又未中选,在京城“忧愁经岁”,抑郁不乡。遭受这几次打击之后,遂无意仕进,隐居著述。南城立学,被聘为郡学之师。创立盱江书院,教授自资。

创建书院  李觏屡试科举不第,以教学为生,创建"盱江书院",从学者常有数百人。后经范仲淹推荐,任太学助教、直讲,卒年五十岁。北宋时期的江西学风重经世致用,这一学风,由欧阳修倡之于前,王安石得君行道于后,而李觏则是处于其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代表。

重经世致用  他的许多思想给予范仲淹"庆历新政"理论上的支持,又是后来王安石"变法"的思想渊源。由于重经世实用,在经学卜李觏颇重《礼》学,《周礼致太子论》五卜-篇是其"通经致用"的理沦代表作,王安石后来作《周礼新义》不无影响。由于重实用,所以李觏反对孟子,著有《常语》以驳孟子思想,反对所谓的"重义轻利",认为"焉仁义而不利者乎?"(《李觏集·原文》)成为宋学中"非孟"思潮的驱者。学术上以儒学为宗,反对佛、道二教,是庆历之际排佛、道思潮的代表人物之一。李觏著作有《盱江文集》,今有校勘标点本《李觏集》,其中《礼论》、《周礼致太平论》和《庆历民言》等是其思想和学术的代表作。

不拘旧礼  李觏博学通识,尤长于礼。他不拘泥于汉、唐诸儒的旧说,敢于抒发己见,推理经义,成为“一时儒宗”,四方学子前来就学者常数十百人,曾巩、邓润甫等都是他的学生。后得范仲淹、余靖等推荐,皇祐二年(1050),旨授将仕郎,试太学助教。嘉祐二年(1057),用国子监奏,召为太学说书如故。嘉祐四年,令其权同管勾太学。因迁葬祖母,请假还乡。八月卒于家。

推荐古诗: 暮江吟旅宿重过圣女祠相见欢(林花谢了春红)青溪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七绝(翻身跃入七人房)浣溪沙(百亩中庭半是苔)梅花(墙角数枝梅)

推荐诗句: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禀性难移  本性难以改变。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二法门  不二:指不是两极端;法门:佧行入道的门径。原为佛家语,意为直接入道,不可言传的法门。后比喻最好的或独一无二的方法。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落窠臼  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