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本来叫做商。商也是一个古老的部落,始祖契大约与夏禹同时,被封于商。到公元前17世纪或前16世纪,商族逐渐强大,商汤发动了灭夏战争,夏亡,商朝正式建立,定都于亳,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朝。大约到公元前13世纪,商王盘庚迁都于殷,此后直至商纣灭亡共二百七十余年,一般称之为殷。整个商朝,后来或称商殷,或称殷商。
《殷本纪》系统地记载了商朝的历史,描画了一幅商部族兴起,商王朝由建立直至灭亡的宏伟图卷。
在殷王朝统治的约六百年中,几经兴衰,而成汤的兴起,盘庚、武丁的中兴,以及纣的灭亡,则是殷朝历史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几个最重大的事件。司马迁饱含热情地歌颂了成汤、盘庚、武丁等贤君敬畏上天、修行德政、为民谋利的政治业绩;又无情地贬抑了殷纣的刚愎自用、拒谏饰非、荒淫无度、迫害贤良、残害百姓等等。一个王朝的历史,历经十七代三十一王,而司马迁只抓住这几个典型关节,泼墨重彩,而其他则一带而过,使得全篇虚实相映,详略有当。
在刻划人物方面,司马迁抓住了能突现人物个性的几个典型事例,加以叙述、描写,既体现了历史的真实,又使得人物形象丰满、栩栩如生。如:成汤祝网、太甲思过、武丁得说等,就把各位贤君修行德政的宽厚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尤其对于纣的描写,几乎完全以叙述的口吻,一件一件地罗列史实,再加上有周文王、周武王的映衬,一个暴君的形象便跃然纸上,成为一个千古流传的暴君典型。
推荐古诗:
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伤其临老陷贼之故阙为面别情见于诗、
曲江对酒、
云鬓裁新绿,、
使至塞上、
重赠乐天、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渔家傲(万木霜天红烂漫)、
南乡子(自古帝王州)、
寒食临川道中(百卉千花了不存)
推荐诗句: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城一战 背:背向。在自己城下和敌人决一死战。多指决定存亡的最后一战。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必由之路 由:经由。必定要经过的道路。泛指事物必须遵循的规律或做事必须遵守的法则。
- 敝鼓丧豚 敝:破,坏;丧:失去;豚:猪。指击破鼓、烹掉猪以求神治病,病仍未治好。形容费而无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秉公办理 秉:掌握,主持。公:公法。根据公道办事。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