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陈平的传记。陈平是刘邦的重要谋臣之一,多次替刘邦出谋划策,为刘邦做出了不小的贡献。本文写了陈平的一生,但突出刻画的是他的谋略。司马迁将最能体现陈平智谋的言行重点地加以描绘,显示出本文结构严谨,剪裁得当。
司马迁写陈平的智谋主要从两个方面用笔。一是陈平为刘邦服务,维护刘氏政权。在楚汉对峙时期,他根据项羽为人猜忌的弱点,施用反间计,离间了项王君臣,削弱了楚军的力量,解了荥阳之围;韩信自立为齐王后,刘邦怒不可遏,陈平从刘邦的根本利益出发,暗示刘邦封立韩信;在有人上告韩信谋反时,陈平为刘邦设伪游云梦之计,使韩信束手就擒;刘邦被匈奴围困于平城的危急时刻,陈平设计使刘邦安然脱险;在平定陈豨和黥布叛乱的过程中,陈平六出奇计,每次都因此增加封邑;吕后去世后,他与绛侯周勃合谋,计诛吕氏宗族,拥立孝文皇帝,避免了分裂。陈平智谋的另一方面体现在他的明哲保身上。当刘邦因一时愤怒,命令陈平斩杀樊哙时,陈平为不给自己添惹麻烦,仅囚禁了樊哙;陈平通过种种手段,使吕嬃的谗言不起任何作用;吕后欲立诸吕为王时,陈平没有像王陵那样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而是表示赞同;陈平在回答孝文皇帝的询问时是那样左右逢源,善于应对。当然,在陈平的“谋”中是不乏阴谋诡计的,司马迁屡写刘邦“用其奇计策”、“用陈平奇计”,陈平“计秘,世莫得闻”,“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陈平自己也承认自己“多阴谋”)。正是由于陈平的“谋”,才使得他在复杂多变的政治环境中自免于祸,善始善终。司马迁肯定了陈平的智谋能够“救纷纠之难,振国家之患”,也同时对陈平使用阴谋诡计坑害他人、保全自身持一宾的批判态度。
推荐古诗:
池上竹下作、
饮中八仙歌、
柳、
为有、
无题(昨夜星辰昨夜风)、
贫女、
送沈子福之江东、
连昌宫词、
浪淘沙(好梦最难留)、
悼杨铨(岂有豪情似旧时)
推荐诗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
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春未绿,鬓先丝人间别久不成悲、
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矮人观场 比喻只知道附和别人,自己没有主见。也比喻见识不广。
- 爱才如命 才:贤才,人才。爱慕贤才,急欲求得,就象生命一样重要。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把持不定 没有明确的主见,游移反复。
- 跋扈自恣 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堵皆作 堵:墙;作:兴建。许多房屋同时建造。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奔走相告 指有重大的消息时,人们奔跑着相互转告。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