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群芳过后西湖好》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濛濛。垂柳阑干尽日风。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简析
这是欧阳修晚年退居颍州时写的十首《采桑子》中的第四首,抒写了作者寄情湖山的情怀。虽写残春景色,却无伤春之感,而是以疏淡轻快的笔墨描绘了颍州西湖的暮春景甚爱颍州西湖风光。创造出一种清...查看全部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赏析
上片描写群芳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首句是全词的纲领 ,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及词人从中领悟到的“好”的意味。“狼藉”、“飞絮”二句写落红零乱满地、翠柳柔条斜拂于春风中...查看全部
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译文及注释
虽说是百花凋落,暮春时节的西湖依然是美的,残花轻盈飘落,点点残红在纷杂的枝叶间分外醒目;柳絮时而飘浮,时而飞旋,舞弄得迷迷蒙蒙;杨柳向下垂落,纵横交错,在和风中随风飘荡,摇曳多...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杨柳枝(陶令门前四五树)、
润州二首(其一)、
北齐二首、
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
送朱大入秦、
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
怨诗、
声声慢(寻寻觅觅)、
七律二首(绿水青山枉自多)、
临江仙(忘却成都来十载)
推荐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热门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按捺不住 按捺:压抑,忍耐。心里急燥,克制不住。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筹不纳 比喻一点办法也没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 不差毫厘 不差一毫一厘。
-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