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杂诗·其一高台多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杂诗·其一高台多 赏析

杂诗·其一高台多

作者:曹植 朝代:魏晋

其一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
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
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
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其二
转蓬离本根,飘摇随长风。
何意回飚举,吹我入云中。
高高上无极,天路安可穷?
类此游客子,捐躯远从戎。
毛褐不掩形,薇藿常不充。
去去莫复道,沉忧令人老。

其三
西北有织妇,绮缟何缤纷。
明晨秉机杼,日昃不成文。
太息经长夜,悲啸入青云。
妾身守空闺,良人行从军。
自期三年归,今已历九春。
飞鸟绕树翔,嗷嗷鸣索群。
愿为南流景,驰光见我君。

其四
南国有佳人,容华若桃李。
朝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
时俗薄朱颜,谁为发皓齿?
俯仰岁将暮,荣耀难久恃。

其五
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远游欲何之?
吴国为我仇。
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
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
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
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其六
飞观百余尺,临牖御棂轩。
远望周千里,朝夕见平原。
烈士多悲心,小人偷自闲。
国仇亮不塞,甘心思丧元。
抚剑西南望,思欲赴太山。
弦急悲声发,聆我慷慨言。

推荐古诗: 沛国东风吹大泽,蒲青柳碧春一色。夜雨寄北登望楚山最高顶洛中访袁拾不遇宿建德江万山潭作从军行山中送别浣溪沙(髻子伤春懒更梳)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推荐诗句: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四月十七,正是去年今日,别君时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

推荐游戏: 【[2] 夜发清溪向三峡】的下一句是什么【逸兴横素襟】的下一句是什么【吾观自古贤达人】的下一句是什么【冬夜夜寒觉夜长】的下一句是什么【裁缝寄远道】的下一句是什么【翻作断肠流】的上一句是什么【一杯一杯再一杯】的上一句是什么【此情难具论】的上一句是什么【花艳惊上春】的上一句是什么【红粟备晨炊】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龙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剥床及肤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瞅不睬  不看也不答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