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赏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赏析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

作者:王澜 朝代:宋朝

凭高远望,见家乡、只在白云深处。镇日思归归未得,孤负殷勤杜宇。故国伤心,新亭泪眼,更洒潇潇雨。长江万里,难将此恨流去。
遥想江口依然,鸟啼花谢,今日谁为主。燕子归来,雕梁何处,底事呢喃语。最苦金沙,十万户尽,作血流漂杵。横空剑气,要当一洗残虏。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译文

丁丑年(崇祯十年,1637)正月初一日天亮起来,天空非常晴朗明丽。询后问得知那地方西距路江二十里,从北面由禾山前往武功山一百二十里,于是让静闻同那三个男子先带着行李到路江,我和顾仆...查看全部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注释

①避地溢江,书于新亭:宋宁嘉定十四年,金兵围蕲州,知州李诚之与司理权通判事赵与等坚守。终因援兵迁延不进,致使二十五天后城陷。李自杀身亡,家属皆赴水死。赵只身逃出,写了一本《辛巳泣蕲...查看全部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题解

宋宁宗嘉定十四年(1221)二月,金兵围蕲州。知州李诚之和司理权通判事等坚守。由于援兵迂延不进,致使二十五天后城陷。金兵大肆屠杀,掠夺一空。李诚之自杀,家属皆赴水死。司理权通判事只...查看全部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鉴赏一

这是一篇怀乡之作。上片直抒乡愁。作者家乡被金兵大肆屠杀,掠夺一空,自己逃难在外,想起家乡便痛心疾首,黯然神伤。起首以“凭高远望”发端,看到的只是白云茫茫,一片缥缈,对家乡刻苦的思念...查看全部

念奴娇·避地溢江书于新亭鉴赏二

上片开头即直抒思乡情绪,凭高远望家乡,只见一片白云茫茫。六朝人已以白云为思念亲友的比喻。《新唐书?狄仁杰传》载:“仁杰赴任于并州,登太行,南望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所居,近此云...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回乡偶书浑河中子夜歌(人生愁恨何能免)春日偶成两首(极目青郊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春夜(金炉香烬漏声残)郊行(柔桑采尽绿阴稀)安公子(远岸收残雨)鹊桥仙(华灯纵博)

推荐诗句: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柳絮风轻,梨花雨细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

推荐游戏: 【咳唾落九天】的下一句是什么【百草巧求花下斗】的下一句是什么【明朝挂帆去】的下一句是什么【岸草烟铺地】的下一句是什么【相恨不如潮有信】的下一句是什么【高揖卫叔卿】的上一句是什么【曲尽河星稀】的上一句是什么【浅池平岸庳藤床】的上一句是什么【草傍静安衰】的上一句是什么【童稚携壶浆】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树寻根  比喻追究到底。
  • 罢黜百家  罢黜:废弃不用。原指排除诸子杂说,专门推行儒家学说。也比喻只要一种形式,不要其他形式。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间不界  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比肩而立  比肩:并肩。肩并肩地站立。比喻彼此距离极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