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谏·初放
——东方朔
平生于国兮,长于原野。
言语讷譅兮,又无强辅。
浅智褊能兮,闻见又寡。
数言便事兮,见怨门下。
王不察其长利兮,卒见弃乎原野。
伏念思过兮,无可改者。
群众成朋兮,上浸以惑。
巧佞在前兮,贤者灭息。
尧舜圣已没兮,孰为忠直?
高山崔巍兮,流水汤汤。
死日将至兮,与麋鹿同坑。
块兮鞠,当道宿。
举世皆然兮,余将谁告?
斥逐鸿鹄兮,近习鸱枭。
斩伐橘柚兮,列树苦桃。
便娟之修竹兮,寄生乎江潭。
上葳蕤而防露兮,下泠泠而来风。
孰知其不合兮,若竹柏之异心。
往者不可及兮,来者不可待。
悠悠苍天兮,莫我振理。
窃怨君之不寤兮,吾独死而后已。
七谏·初放注释及译文
注释
⑴平:屈原的名。本篇是作者假托屈原口气进行抒情,故自称名,且为下文作谦语。国:国都,隐寓与君同朝。长:这里是长期在……生活的意思。
⑵讷涩:《章句》:“讷者,钝也。涩者,难也。”即口齿不伶俐。强辅:强有力的辅助,指有势力的朋党。...查看全部
七谏·初放赏析
西汉东方朔创作的一首辞赋。这首诗表现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忠贞遭弃,无辜被流放的痛苦心情。他抨击楚王昏庸,群小营私,斥逐鸿鹄,近习鸱枭的黑暗政治,表现诗人独立、坚定的节操,宁可独抱忠信而死,也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赠钱征君少阳、泪、浪淘沙(往事只堪哀)、渔父(浪花有意千里雪)、洛桥晚望、陇西行、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木兰花令(霜余已失长淮阔)、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
推荐诗句: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
推荐游戏:
【冠盖满京华】的下一句是什么、【先期汗漫九垓上】的下一句是什么、【游说万乘苦不早】的下一句是什么、【天门中断楚江开】的下一句是什么、【凤凰初下紫泥诏】的下一句是什么、 【月光明素盘】的上一句是什么、【抚心茫茫泪如珠】的上一句是什么、【镕范非常规】的上一句是什么、【我来施食尔垂钩】的上一句是什么、【请君莫忘浪淘沙】的上一句是什么、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入膏肓 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 不辞劳苦 辞:推托。劳苦:劳累辛苦。不逃避劳累辛苦。形容人不怕吃苦,毅力强。
- 不分皂白 皂:黑色。不分黑白,不分是非。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