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
【译文】 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我和最小的儿子苏过游览白水山的佛迹院。我们在温泉里洗澡,水热得很,其源头大概可以煮熟东西吧。沿着山腰向东走,稍微再向北转,有条瀑布高述七八百尺。山中有八九个曲折的地方,每个曲折的地方都被瀑布奔流冲积成为水潭,深的潭用绳子吊着石头垂下去五丈深还不到底。瀑布冲入潭里溅起的水花象雪飞,其声音却象雷响,既使人喜欢又使人害怕。山崖上有几十个大人的脚印,这就是所谓佛迹了。 傍晚回家,倒转身来走,观看野火烧山,火势很大。我们一下子就越过了几个山谷,到了江边,山间的明月已经升起,我们在江中一面划船,一面玩弄着溅起的水花和月影。 回到家,已经二更了,我又和苏过喝起酒来,吃着那余甘煮成的菜。看着自己的身影颇感颓废,再也不能熟睡,便写了这篇文章来给苏过。东坡老人。...查看全部
苏轼尝自评其文说:“吾文如万斛泉源,不择地皆可出。”又说:“常行于所当行,而止于所不得不止。”仿佛他写文章只是信手拈来,所谓“随物赋形”,自成格局体段。其实这话只说了一半。苏轼《志林》卷一曾记录欧阳修答孙莘老怎样才能写好文章的一段话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就作文而论,“勤读书”,是吸收知识营养和学习写作技巧,“多为之”,则是要求在实践中下苦功。苏轼才高思捷,自不消说;但他同时也是一位多读多写勤学苦练的人,这一面却往往被人忽略。试看这篇小小游记,大约是没有起草就写成的。可是从文章结构上讲,仿佛几经斟酌锤炼而成。可见有了渊博学问和写作基本功,才谈得上“行”、“止”自如。而控驭文字的能力并非全靠天才禀赋也。...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长干行、阳春歌、放言五首(赠君一法决狐疑)、叹花、浑河中、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别薛华、酬张少府(晚年惟好静)、积雨辋川庄作、竹里馆
推荐诗句: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推荐游戏: 【意轻千金赠】的下一句是什么、【[2] 罗襦不复施】的下一句是什么、【仰视百鸟飞】的下一句是什么、【运移汉祚终难复】的下一句是什么、【秋来相顾尚飘蓬】的下一句是什么、 【情亲见君意】的上一句是什么、【指挥楚汉如旋蓬】的上一句是什么、【水色异诸水】的上一句是什么、【垒曲便筑糟丘台】的上一句是什么、【纵有鹰鹯奈若何】的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