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苏轼 朝代:宋朝
这首词又名《快哉亭作》,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全词通过描绘快哉亭周围壮阔的山光水色,抒发了作者旷达豪迈的处世精神。 此词描写的对象,主要是“快哉亭”周围的广阔景象。开头四句,先用实笔,描绘亭下江水与碧空相接、远处夕阳与亭台相映的优美图景,展现出一片空阔无际的境界,充满了苍茫阔远的情致。“知君为我新作”两句,交待新亭的创建,点明亭主和自己的密切关系,反客为主、诙谐风趣地把张偓佺所建的快哉亭说成特意为自己而造,又写亭台窗户涂抹上青红两色油漆,色彩犹新。“湿”字形容油漆未干,颇为传神。...查看全部
词句注释 ⑴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 “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快哉亭:苏辙《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查看全部
此词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2年)六月作者贬官在黄州(今湖北黄冈)时。朱孝臧校注《东坡乐府》:王案:“癸亥六月,张梦得营新居于江上,筑亭,公榜曰快哉亭,作《水调歌头》。”...查看全部
《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的词作,作于宋神宗元丰六年作者贬居黄州时,是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之一。此词上片前四句以实笔写景,目光由远及近,然后转入对平山堂的回忆,后五句写平山堂。...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送杨山人归嵩山、房兵曹胡马、乾元中寓居同谷县作歌七首(其七)、秋夕、题兴化寺园亭、望江梅(闲梦远,南国正清秋)、绝句(朝游北海暮苍梧)、早寒有怀、秋夜曲、和侄女王城(东风未肯入东门)
推荐诗句: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不知何日始工愁记取那回花下一低头
推荐游戏: 【[6] 半壁见海日】的下一句是什么、【赖是余杭郡】的下一句是什么、【我闻琵琶已叹息】的下一句是什么、【早蛩啼复歇】的下一句是什么、【最是楚宫俱泯灭】的下一句是什么、 【浔阳满旌旃】的上一句是什么、【五月不热疑清秋】的上一句是什么、【歌曲动寒川】的上一句是什么、【双烟一气凌紫霞】的上一句是什么、【未尝著空文】的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