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曹植 朝代:魏晋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到洛阳,任城王薨。至七月,与白马王还国。后有司以二王归藩,道路宜异宿止,意毒恨之。盖以大别在数日,是用自剖,与王辞焉,愤而成篇。
谒帝承明庐,逝将归旧疆。清晨发皇邑,日夕过首阳。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泛舟越洪涛,怨彼东路长。顾瞻恋城阙,引领情内伤。
太谷何寥廓,山树郁苍苍。霖雨泥我涂,流潦浩纵横。中逵绝无轨,改辙登高岗。修坂造云日,我马玄以黄。
玄黄犹能进,我思郁以纡。郁纡将何念,亲爱在离居。本图相与偕,中更不克俱。鸱枭鸣衡轭,豺狼当路衢。苍蝇间白黑,谗巧令亲疏。欲还绝无蹊,揽辔止踟蹰。
踟蹰亦何留?相思无终极。秋风发微凉,寒蝉鸣我侧。原野何萧条,白日忽西匿。归鸟赴乔林,翩翩厉羽翼。孤兽走索群,衔草不遑食。感物伤我怀,抚心长太息。
太息将何为,天命与我违。奈何念同生,一往形不归。孤魂翔故域,灵柩寄京师。存者忽复过,亡殁身自衰。人生处一世,去若朝露晞。年在桑榆间,影响不能追。自顾非金石,咄唶令心悲。
心悲动我神,弃置莫复陈。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恩爱苟不亏,在远分日亲。何必同衾帱,然后展慇懃。忧思成疾疢,无乃儿女仁。仓卒骨肉情,能不怀苦辛?
苦辛何虑思,天命信可疑。虚无求列仙,松子久吾欺。变故在斯须,百年谁能持?离别永无会,执手将何时?王其爱玉体,俱享黄髪期。收泪即长路,援笔从此辞。
白马王彪:三国魏白马王曹彪。据《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黄初)四年,(植)徙封雍丘王,其年,朝京师。”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是时待遇诸国法峻。任城王暴薨,诸王既怀友于之痛,植及白马王彪还国,欲同路东归,以叙隔阔之思,而监国使者不听。植发愤告离而作诗。”...查看全部
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彪、任城王彰与我一起前往京城朝拜,迎奉节气。到达洛阳后,任城王不幸身死;到了七月,我与白马王返回封国。后来有司以二王返回封地之故,使我二人在归途上的住宿起居相分隔,令我心中时常忧愤!因为诀别只在数日之间,我便用诗文自剖心事,与白马王离别于此,悲愤之下,作成此篇。...查看全部
此诗抒情的方式也时有变化,有时直抒胸臆,有时却把抒情和叙事、写景结合起来。“伊洛广且深,欲济川无梁”,“霖雨泥我途,流潦浩纵横”,看起来是叙事,实际是抒情。第四章借景抒情,情景相生,发人深思,耐人寻味。诗中的寒蝉、归鸟、孤兽都是诗人自身的写照。冷落空旷的秋季原野,也是当时诗人所处的政治环境的形象再现。 另外,恰当的比喻也是此诗的特色之一。作者把监国使者比之为“鸱枭”、“豺狼”和“苍蝇”,惟妙惟肖,入木三分。这些比喻不仅可以收到强烈的艺术效果,而且免于授人以柄。...查看全部
推荐古诗: 卖炭翁、望江南(多少恨)、东陂遇雨率尔贻谢南池、长寿乐(微寒应候)、满庭芳(芳草池塘)、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浣溪沙(道字娇讹语未成)、沁园春(为子死孝,为臣死忠)、临江仙(壁上红旗飘落照)、菩萨蛮(赤橙黄绿青蓝紫)
推荐诗句: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推荐游戏: 【缓步从直道】的下一句是什么、【[10]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的下一句是什么、【浪迹方外】的下一句是什么、【池花春映月】的下一句是什么、【[3] 帝子泣兮绿云间】的下一句是什么、 【贼势腾风雨】的上一句是什么、【深坐颦蛾眉】的上一句是什么、【青黛点眉眉细长; 外人不见见应笑】的上一句是什么、【便到司空送白辞】的上一句是什么、【收取云泉身】的上一句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