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牡丹燕菜

牡丹燕菜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地方特产,我的家乡洛阳就有许多着名的风味小吃,如洛阳水席、烫面角、小街锅贴、浆面条、洛阳馄饨、铁谢羊肉汤等等等等,其中最特别的的莫过于洛阳水席中的“牡丹燕菜”了。

洛阳水席与洛阳牡丹、洛阳龙门石窟并称为洛阳三绝。

洛阳水席中二十四道菜的第一道菜便是“牡丹燕菜”。洛阳水席每道菜的味道都是酸辣无比、香浓可口,牡丹燕菜能荣升为第一道菜,可见其色香味都是绝对诱人的。

但是牡丹燕菜可不好做。

白萝卜选用中段,去皮洗净,切细丝;金华火腿、水发海参、水发鱿鱼、冬笋、香菇(水发)、青笋分别切细丝。再用白萝卜丝用清水浸泡10分钟,控干水分,用绿豆淀粉拌匀,上笼屉大火蒸熟。

不过,牡丹燕菜里也有一些小骗局,比如说在汤里还有不少肉丝,令人一看就感觉肯定十分好吃。不过要是一吃你就会立马发现,哪里是什么肉丝,明明就是萝卜丝,却稍微“乔装打扮”了一下,可把我蒙骗了一次呢。可是这萝卜肉丝吃起来也别有一番风味,令人赞赏不已。蒸好的萝卜丝冷却后放清水里抖散,晾干水分,继续上笼屉蒸5分钟。蒸好的萝卜丝冷却后放清水里抖散,晾干水分,继续上笼屉蒸5分钟。高级清汤、盐、胡椒粉、白醋、香油调成微带酸辣口味的汤,倒入海碗内。用面团制作的牡丹花点缀。

“牡丹燕菜”的独特之处是其特点是造型美观、汤鲜味美、酸辣香郁、爽滑适口、文化内涵丰富。“牡丹燕菜”始于洛阳,曾名为“洛阳燕菜”。关于它的由来,有一段很长的历史。洛阳地处中原腹地,居天下之中,是着名的千年帝都。十三朝古都,其悠久的历史,从夏周至今历经五千年,洛阳山水相间,风景秀丽。洛阳牡丹甲天下,每年的四五月份,“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牡丹花雍容华贵,是当之无愧的花中之王,而在华夏饮食界,洛阳水席则是一朵奇葩,它与龙门石窟、洛阳牡丹,并称为“洛阳三绝”。洛阳水席始于唐代,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迄今为止,保留下来的最古老、最完整、历史最久远的一套名宴,由于它隆重典雅、风格独特、选料广泛讲究、烹制认真精细、味道鲜美多样、口感舒适爽利,深得古今中外宾客的赞誉。

洛阳牡丹燕菜为洛阳历史名菜。传说唐代武则天时,洛阳东关下园墓地出产一种特大萝卜,重达几十斤,农民视为祥瑞,的莫过于洛阳水席进贡宫廷,御厨将萝卜切成细丝。经多道加工,并配以山珍海味,制成汤羹,清爽可口。武则天食后赞不绝口,因感激当年在感业寺食萝卜救命之恩,即赐名“义菜”。因其形似燕窝,后改名“燕菜”,流传至今。

一九七三年,周恩来总理陪同加拿大总理特鲁多来洛考察,以洛阳水席宴请来宾,当周总理看到燕菜中有厨师精心雕刻的牡丹花时,高兴地说“洛阳牡丹甲天下,莲菜中也开出牡丹花来”。

之后,洛阳燕菜就被称为“洛阳牡丹燕菜”。

相关作文: 夏天来了我的妹妹春天来了关心200字愉快的夏日热闹的公园朝三暮四的同桌累坏我了爷爷的生日照片里的故事

标签:牡丹燕菜

热门作文成语素材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头如新  白头:头发白了;新:新交。指交朋友彼此不能了解,时间虽久,仍跟刚认识一样。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背恩忘义  背:背叛。辜负别人对自己的恩义。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兵在其颈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剥床及肤  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辨真伪  辨:分辨。伪:虚假。无法辨别真的和假的。
  • 不讳之门  讳:忌讳。指说话可以直言不讳的地方。
  •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