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作者的感情涌至高潮。“又西泠残笛,低送数声春怨”。听到从西泠桥边,低低地送来几声怨曲。谓笛声为“残”,因是亡国余音:“春”暗指元朝统治者,故有所“怨”。作者落泪伤神之后,还是要回到现实。现实毕竟已是蒙元的天下。西泠的残笛使词人不得不面对现实,现实只能听见数声春怨。这一扬一顿,足见作者用笔之巧。
推荐古诗:
过天门街、
惜牡丹花、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寻隐者不遇、
泪、
赠柳、
渔父(一棹春风一叶舟)、
宴词、
怨王孙(湖上风来波浩渺)、
浣溪沙(细雨斜风作晓寒)
推荐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废待举 许多被搁置的事情等着要兴办。
- 百读不厌 厌:厌烦,厌倦。读一百遍也不会感到厌烦。形容诗文或书籍写得非常好,不论读多少遍也不感到厌倦。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不吃烟火食 烟火食:熟食。道教以为仙人可以不吃熟食。旧时用来称赞诗文立意高超,言词清丽,不同一般。
- 不茶不饭 不思饮食。形容心事重重。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骄不躁 不骄傲,不急躁。
- 不可胜数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 不足为奇 足:值得。不值得奇怪。指某种事物或现象很平常,没有什么奇怪的。
- 百喙一词 犹言众口一辞。同“百喙如一”。
- 泛萍浮梗 浮动在水面的萍草和树根。比喻踪迹漂泊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