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樊郦滕灌列传解析

樊郦滕灌列传解析

查看樊郦滕灌列传全诗

  本传是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个人的合传。这四个人都是刘邦手下能征惯战的将领,所以司马迁把他们放在一起来描写。在描写的时候,作者既注意到同中之异,也注意到异中之同。例如,他们四个人都为大将,这是相同点;但是他们所带领的兵种不一样,这是相异之处。樊哙率领步兵,攻城野战,多次率先登城。而夏侯婴则是率领战车部队,南征北战,虽然攻坚步不如兵,然而却可以横扫千里,长驱直入,刘邦之所以能迅速入关,攻破咸阳,这里有夏侯婴的一份功劳。灌婴作为当时最为年轻的大将之一,在楚汉相争的关键时刻被任命为骑兵将领。在垓下,灌婴带领骑兵追击仓皇而逃的项羽,并在东城彻底打垮了他,部下五人共同斩下了项羽的头颅。于是,对刘邦威胁最大的敌人也就被彻底消灭了。又如,樊哙、郦商,夏侯婴、灌婴四人都出身下层,这是相同点;但是这四个人原来所从事的职业又不尽相同,这又是相异之处。樊哙原是一个杀狗的屠夫,灌婴原是一个贩卖布匹的小贩,而夏侯婴则是原沛县官府中的马车夫,作者不露声色地写出了这些生活经历对其以后事业的重大影响和在未来军事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因为他们都出身卑微,所以他们才忠心耿耿地追随刘邦南北转战,无论环境如何险恶,处境如何艰难,他们都毫不动摇。再如,樊哙等四人都对刘邦一片赤诚,这是相同点;但他们四人和刘邦的关系却不大一样,这又是相异之处。相对而言,樊哙和滕公夏侯婴与刘邦的关系更为密切一些,因为他们是贫贱之交,故旧知己,所以在刘邦犯了错误时,他们能够予以补正。比如,在刘邦战败,为了使自己逃命,要扔掉自己两个孩子的时候,夏侯婴及时地把他们拉上车子,使他们免于一死;在黥布造反,刘邦又因病委靡不振的时候,樊哙闯宫力谏,使刘邦重振精神,带病出征,平定了叛乱。由此可见,他们对刘邦事业的成功,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在《史记》的最后,司马迁曾有一段对樊哙等人的总评价:“攻城野战,获功归极,哙、商有力焉,非独鞭策,又与之脱难。作《樊郦列传》第三十五。”(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这也许正是作者写这篇传记的主旨所在吧!

推荐古诗: 长干行咏怀古迹五首晚晴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应制蝶恋花(记得画屏初会遇)无题(大江歌罢掉头东)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生查子(关山魂梦长)家园小酌(满林春笋生无数)

推荐诗句: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春风尔来为阿谁,蝴蝶忽然满芳草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明朝事与孤烟冷,做满湖、风雨愁人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病入骨髓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波谲云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计其数  没法计算数目。形容很多。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步调一致  步调:行进的步伐。比喻行动和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