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凡战争中所说的防守,是指在了解了己方情况后所采取的作战行动。就是说,当了解到自己没有立即战胜敌人的条件时,我就坚守不与敌人交战,等到敌人出现可以被我战胜的条件时,就不失时机地出兵进攻它,这样作战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了解到自己不能立即战胜敌人时,就要采取防守作战。”西汉景帝时期,吴、楚等七诸侯国发动武装叛乱,景帝命以周亚夫为太尉,率军东向进击吴、楚等七国叛军。周亚夫因此而亲自请示景帝说:“楚国等军队凶悍轻捷,一时难以与它正面交锋。我打算暂时把梁国舍弃给他们,但要派兵断绝他们的运粮道路,这样才可以制服它。”景帝同意了这个意见。周亚夫受任后调集部队至荥阳时,吴国军队正在进攻梁国,梁国危急乃向周亚夫请求援救。周亚夫却率军进至东北方向的昌邑,高筑壁垒而坚守不出战。梁王派遣使者前往请求亚夫出援,亚夫以采取坚守不出的战略为有利,而不肯前往救援梁国。梁王无奈,又上书于景帝,景帝诏令周亚夫救援梁国,亚夫拒不奉命,仍然坚守壁垒而不出兵救梁,同时却派遣弓高侯韩颓当等人率领轻骑切断了吴、楚军后方的运粮道路。吴、楚军由于缺粮饥饿,想要退兵,并多次向亚夫部队挑战,但亚夫始终坚守壁垒而不出兵应战。一天夜里,亚夫军营突然惊乱,互相攻扰,竟至闹到亚夫帐前,但他却不动声色地静卧不起。不一会,惊乱自息,部队重新稳定下来。其后,吴军奔袭亚夫军营的东南角,周亚夫却令部队防备西北角以调动敌人就范。不久,吴军精锐主力果然奔向西北角,但却无法攻入。吴、楚军实在饥饿难奈,便引兵撤退了。周亚夫乘机出动精锐部队跟踪追击,大破吴军。吴王刘濞丢弃大部队,只带数千名精壮亲兵逃走,逃往江南的丹徒,企图负隅顽抗。汉军乘胜追击,全部俘获了刘濞所丢弃的部队,降服了吴国所辖之郡县。周亚夫下悬赏令说:“有谁能抓获吴王的,重赏千金。”一个多月以后,东越人便斩了吴王首级前来报功请赏。此役,周亚夫率军同叛军相攻守历时三个月,吴、楚叛乱就被全部平定了。
推荐古诗:
初领郡政衙退登东楼作、
杨柳枝(苏家小女旧知名)、
曲江对酒、
蝶恋花(百尺朱楼临大道)、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
柳枝(风情渐老见春羞)、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绝句(生当作人杰)、
忆秦娥(临高阁)、
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
推荐诗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鱼入舟 比喻用兵必胜的征兆。
- 百不一存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 百卉千葩 常比喻事物丰富多彩,景象繁荣兴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笨嘴拙舌 拙:不巧。形容没有口才,不善言辞。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