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问太公道:“怎样才能保卫国家呢?”
太公说:“请您先行斋戒,然后我再告诉您关于天地之间运行的规律,四季万物生长的原由,圣贤的治国道理,民心转变的根源。”
文王于是斋戒七天,以弟子礼再度拜问太公。
太公说:“天有四时,地生万物。天下有民众,民众由圣贤治理。春天的规律是滋生,万物都欣欣向荣;夏天的规律是成长,万物都繁荣茂盛;秋天的规律是收获,万物都饱满成熟;冬天的规律是贮藏,万物都潜藏不动。万物成熟就应收藏,攸藏之后则又重新滋生。如此周而复始、循环往复,既无终点,也无起点。圣人参照效法这一自然规律,作为治理天下的普遍原则。所以天下大治时,仁人圣君就隐而不露;天下动乱之时,仁人圣君就奋起拨乱反正,建功立业。这是必然的规律。圣人处于天地之间,他的地位作用的确重大。他遵循常理治理天下,使民众安定。民心不定,是动乱发生的契机。一同出现这种契机,天下权力之争夺得失也必然随之而起。这时圣人就秘密地发展自己的力量,待到时机成熟就公开进行讨伐。首先倡导除暴安民,天下必然群起响应。当变乱平息一切已恢复正常时,既不要进而争功,也无需退而让位。这样守国,就可以与天地共存,与日月同光了。”
推荐古诗:
放言五首、
不见、
旅宿、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相思、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红豆词(南国秋深可奈何)、
念奴娇(鲲鹏展翅)
推荐诗句: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土重旧 指留恋故土,不轻易改变旧俗。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博闻强记 闻:见闻。形容知识丰富,记忆力强。
- 不关痛痒 痛痒:比喻疾苦或紧要的事。比喻切身相关的事。指与自身利害没有关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