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组诗,翁方纲校刊的《山谷诗全集》据旧本收在《外集补遗》中,下注“熙宁八年(指1075年)北京作”。公元1075年,作者三十一岁,宋代的北京即今河北大名,当时作者在那里任国子监教授。
推荐古诗:
答微之咏怀见寄、
大林寺桃花、
早雁、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望江南(多少恨)、
塞上曲、
闻乐天授江州司马、
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和侄女王城(东风未肯入东门)、
第二回回头诗(一局输赢料不真)
推荐诗句:
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酒肆人间世,琴台日暮云、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圭之玷 白玉上的一个斑点。比喻人或物大体很好,只是有些小缺点。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屏气敛息 指因心情紧张或注意力集中,暂止住了呼吸。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