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仍是对最佳行为方式的讨论,正因为大舜时时刻刻采用最佳行为方式,帝尧考察了天下才采用最佳行为方式将帝位禅让给舜。然而,被天下的读书人所喜欢,是每个人的欲望,而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喜欢美貌的女子,也是每个人的欲望,娶了帝尧的两个女儿,而还是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富裕,也是每个人的欲望,拥有了整个天下,也还是不能解开舜的忧愁;尊贵,也是每个人的欲望,身为天子那样的尊贵,也还不能解开舜的忧愁。这是因为舜并不将“人悦之、好色、富贵”等放在人生的第一位,舜认为处理不好与父母的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因为,惟有让父母顺心才能解开忧愁,这就是人生行为方式的选择问题。
人在少年时,仰慕父母;知道爱好美色了,则思念年轻漂亮的了;有了妻子,就会思念家室;入仕作官就会思念君主,得不到君主赏识就会内心焦躁。这些都是人生的各种欲望,但如果只是孜孜不倦地追求这些,而忘了父母的养育之恩,也就是背离了人生正确的道路。所以本篇就围绕着“孝”这个行为方式来进行探讨。
“孝”字,本意是继承先辈之志的意思,《书·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论语·学而》: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孔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凡爱众,而亲仁。”《礼记·中庸》:“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在殷商甲骨文中已有“孝”字。西周时,周公告诫其弟康叔说:“元凶大憝,矧惟不孝不友”(《尚书·康诰》),“友”即悌的意思。《诗经》里也有不少有关孝、悌方面的内容。但自从春秋战国以后,“孝”字逐渐就演变成为一般民众形容“孝顺父母”之意了。当然,“孝”本身也包含有“孝顺父母”的意思,所以孟子在此特别提出“孝顺父母”之意。
推荐古诗:
禹庙、
嫦娥(嫦娥应悔偷灵药)、
溪居、
汉江临眺、
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被翻红浪)、
洞仙歌(冰肌玉骨)、
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
贺新郎(人猿相揖别)、
孤愤(孤愤真防决地维)、
青玉案(三年枕上吴中路)
推荐诗句:
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跋扈自恣 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差毫发 毫、发:都是古代的长度名,十毫为发,十发为厘,形容细微。形容一点儿也不差。
- 不教之教 不以直接的教育方式而进行的教育。指在日常言行中很自然地进行的薰陶。
- 不绝于耳 绝:断。声音在耳边不断鸣响。
- 不可胜数 胜:尽;计:核算。数也数不过来。形容数量极多。
- 不露声色 声:说话的声音;色:脸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说话和脸色上显露出来。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