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月十五那天,成王在东宫,对周公说:“啊呀!我听先父武王说过:不懂就问,问不到就学,即使天资不好也永无疑惑。现今我不懂,修明道德当依据什么,施行政教当做些什么,以及养育百姓的措施和礼乐产生于何处?并非我不思考,而是思考了还不明白,特以敬问伯父。”
周公两拜叩头,说道:“我听先父文王说:能求到贤士的,是智;给予百姓好处的是仁;能受理百姓官司的,是义;能纠正百姓过失的,是德;为百姓冒犯危难的,是武。智者能亲近智,仁者能亲近仁,义者能亲近义,德者能亲近德,武者能亲近武:这五样都昌盛于国的国君叫英明。英明能发现人物,德高能招致人才。各类人才齐备叫帝,帝面对土地叫本,本生万物叫世,世可效法叫至。至高的道德照临天下,百姓就不会惊恐。人才多就有好有坏,百姓就无不戒惧。
德高望重者举明道德,道德普及世间就能取信于人,百姓信从就会安宁。有所畏惧又有所依准,百姓就没有淫邪。百姓知道平时取利的方法,国家就强盛。好的坏的秩序明确,百姓会首先固守自己的本职。分配均等又公开,百姓会安定。以物资助他们,百姓会快乐。修明道德作百姓的表率,百姓就会谦让。让他生长,让他快乐,是母亲的职责。让他正直,让他受教育,最终有所成就,是父亲的职责。父母的职责尽到百姓身上,他的仁慈就到了极点。古代的圣王,都乐于实现这种政治。
士有九等,都得到适宜的安置叫人才多;人有八政,都合于各自的准则叫礼仪适当。士喜欢他自己的活法而从事合宜的公务。所以敲鼓以彰明音乐,跳舞以显示礼仪,唱歌以显示融洽。礼仪和音乐谐合以后,他们的主上就不会有危险。”
成王合手行礼道:“好啊!我这愚幼之人将恭敬地遵循着它,把它作为治国的根本法典。”
推荐古诗:
天末怀李白、
送杨山人归嵩山、
子夜四时歌、
蓝桥驿见元九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代赠二首之一、
悼伤后赴东蜀辟至散关遇雪、
霜月(初闻征雁已无蝉)、
登鹿门山怀古
推荐诗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青山相待,白云相爱,梦不到紫罗袍共黄金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尊前故人如在,想念我、最关情
热文成语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魂定魄 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暗箭中人 暗:暗中;箭:放箭;中:中伤。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中用阴险的手段攻击或陷害别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伯歌季舞 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间亲密无间。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教训 教训:教育,教诲。对某人无法进行教育。
- 不欺暗室 欺:欺骗自己;暗室:人家看不见的地方。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不做见不得人的事。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