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月十五那天,成王在东宫,对周公说:“啊呀!我听先父武王说过:不懂就问,问不到就学,即使天资不好也永无疑惑。现今我不懂,修明道德当依据什么,施行政教当做些什么,以及养育百姓的措施和礼乐产生于何处?并非我不思考,而是思考了还不明白,特以敬问伯父。”
周公两拜叩头,说道:“我听先父文王说:能求到贤士的,是智;给予百姓好处的是仁;能受理百姓官司的,是义;能纠正百姓过失的,是德;为百姓冒犯危难的,是武。智者能亲近智,仁者能亲近仁,义者能亲近义,德者能亲近德,武者能亲近武:这五样都昌盛于国的国君叫英明。英明能发现人物,德高能招致人才。各类人才齐备叫帝,帝面对土地叫本,本生万物叫世,世可效法叫至。至高的道德照临天下,百姓就不会惊恐。人才多就有好有坏,百姓就无不戒惧。
德高望重者举明道德,道德普及世间就能取信于人,百姓信从就会安宁。有所畏惧又有所依准,百姓就没有淫邪。百姓知道平时取利的方法,国家就强盛。好的坏的秩序明确,百姓会首先固守自己的本职。分配均等又公开,百姓会安定。以物资助他们,百姓会快乐。修明道德作百姓的表率,百姓就会谦让。让他生长,让他快乐,是母亲的职责。让他正直,让他受教育,最终有所成就,是父亲的职责。父母的职责尽到百姓身上,他的仁慈就到了极点。古代的圣王,都乐于实现这种政治。
士有九等,都得到适宜的安置叫人才多;人有八政,都合于各自的准则叫礼仪适当。士喜欢他自己的活法而从事合宜的公务。所以敲鼓以彰明音乐,跳舞以显示礼仪,唱歌以显示融洽。礼仪和音乐谐合以后,他们的主上就不会有危险。”
成王合手行礼道:“好啊!我这愚幼之人将恭敬地遵循着它,把它作为治国的根本法典。”
推荐古诗:
放鱼、
除夜作、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咏鹅、
使至塞上、
浣溪沙(莫许杯深琥珀浓)、
采桑子(多情多感仍多病)、
齐天乐(天涯已自愁秋极)、
七律(钟山风雨起苍黄)、
替豆萁伸冤(煮豆燃豆萁)
推荐诗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
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纸黑字 白纸上写下了黑字。比喻有确凿的文字凭据,不容抵赖或悔改。
- 比肩齐声 比喻地位、声望相等或相近。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髀里肉生 髀:大腿。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病民蛊国 病:损坏,祸害;蛊:相传为人工培养的毒虫,引伸为毒害。害人民、害国家。
- 博硕肥腯 博硕:形状大;腯:音‘途’,肥壮。指六畜肥壮。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