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汉书• 邓鹭传》 说:“邓鹭被任命为大将军,当时正好遭逢元二之灾,饥荒严重,饿死的人触目可见,在这种形势下,盗贼蜂起,四方的少数民族也乘机反叛、入侵。”章怀太子注释说:“元二即元元,在古书中某字应重复时,就在第一个字下写一个小小的‘二’字,表明这个字应读两遍。后人不懂,于是读作元二,有人解释为阳九,有人附会为百六,实际上都是因为不懂才导致这样的错误。现在岐州的《 石鼓铭》 上,凡是重复的地方都写一个“二”字,便是明证。”汉碑《 杨孟文石门颂》 说:“中遭元二,西夷虐残。”《 孔耽碑》 说:“遭逢元二轗轲,人民相食。”赵明诚的《 金石跋》 说:“如果读作元元,文理不通,怀疑当时的确有元二的说法,《 后汉书》 的注释未必正确。”按:王充的《 论衡•恢国篇》 说:“当今的皇上继位后,元二之间,恩德遍布四方。三年,零陵长出了灵芝草。四年,甘露降于五县之地。五年,又发现了灵芝。六年,黄龙现形。”这是汉章帝时期的事情。查考《章帝本纪》 ,可以看出,本纪中所纪的从建初三年以后各年的祥瑞,与王充所记的完全相同,显而易见,所谓的元二,乃是指建初元年和二年。既然说恩德遍布四方,则元二不是指灾祸,也就一目了然,无庸置疑了。汉安帝永初元年、二年,先零、滇羌叛乱,全国许多地方发生地震、大水。邓鹭于二年十一月拜大将军,可见所谓的元二,乃是指永初元年、二年,而且,并不是所有的汉碑中重复字都用小“二”字,难道只有范晔的《 后汉书》 一书中如此,而且唯独一处?我的哥哥宰相洪遵曾著《 隶释》 ,对这个问题论述得非常详尽。我编纂国史的时候,撰《 钦宗纪赞》 ,其中有“靖康元二之祸”一句,其根据就在于此。
推荐古诗:
长相思、
乐游原、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于易水送人一绝、
送柴侍御、
御街行、
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推荐诗句: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败柳残花 败:衰败。残:凋残。凋残的柳树,残败了的花。旧时用以比喻生活放荡或被蹂躏遗弃的女子。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波谲云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 波澜老成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 博览群书 博:广泛。广泛地阅读各种书。形容读书很多。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