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翻译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皇甫湜正闰论翻译

皇甫湜正闰论翻译

查看皇甫湜正闰论全诗

  晋朝、魏朝以来,正统与非正统的意见众说纷纭,前人的主张够多的了。如果以南朝宋为正统接替晋,那么到陈朝就接不下去了;如果由隋朝向上推,以北周、北魏为正统,那么这以前也无法街接,因此司马光在《 资治通鉴》中采取南胡承接晋朝一直到南朝陈灭亡;这以后接着是隋朝开皇九年,只是暂且借它的年号来记载史事,并没有偏重南朝。只是皇甫湜的分析不是这样,他说;“晋朝的南迁,跟周平王因避大戎的威胁而东迁的事相同。而元魏的种族实际上是匈奴,自己建立中国的政权称号。说晋朝灭绝了吧,它实际上并没有改变成外族;说它被替代了吧,又已经没有了传承,然而以往著书的人有把元姓看作正统皇帝的,现在记录历史的人又都把晋看作非正统的,失误就太大了。晋代转为南朝宋,南朝宋转为南朝齐,南朝齐转为南朝梁,占据江陵一带的南朝覆灭以后,就归为北周统治了。陈氏先自立为帝到丧失政权,不用详述的。因此,从唐朝向上推,唐朝接替隋朝,隋朝灭了北周,北周取得南朝梁的政权,从南朝梁上推到尧、舜时代,这就得出了朝代的系统。那么,南朝陈在南方冒用帝王称号,北魏在北方并不正统,这不是清清楚楚了吗?”这个见解也是有道理的。不过,我又考察了这段历史,在江凌一带灭了梁朝的,是魏文帝,时代在甲戌年(公元554 年,此处所说年代与庙号不符。魏文帝在位十七年中没有甲戌年,应是魏泰帝甲戌年之误。)又过了三年,即丁丑年(公元557 年),北周才取代了西魏。不能够说南朝覆灭就转为北周了。

推荐古诗: 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夜雨寄北与诸子登岘山古别离少年行登鹳雀楼庆清朝慢(禁幄低张)永遇乐(落日熔金)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行香子(携手江村)

推荐诗句: 思君如陇水,长闻呜咽声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殷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本来面目  原为佛家语,指人的本性。后多比喻事物原来的模样。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波谲云诡  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偏废  偏废:侧重一方,忽略另一方。指两方面都应同样重视,不能片面地强调一个方面,而忽视另一个方面。
  • 不自量力  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
  • 不置褒贬  置:安放,这里有“加以”之间。褒:褒奖,夸赞,表扬。贬:贬低,指责。不加以表扬或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