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有圣人之道四,即辞变象占。以《易经》来谈论的人则崇尚《易》辞,以动作营为的人则崇尚《易》之变化,以制造器具的人则崇尚《易》象,以筮卦的人则崇尚《易》占。所以君子将有作为,将行动的时候,探问于《易》以筮卦,而《易》即以其六十四爻当中的吉辞应答,即筮得吉凶之辞,则受易道之指引,如响之应声。无论远近幽深,吾人藉《易》之占筮,终于知解将来事物的变化,非天下最精深者,谁能如此呢?三才五行或阴阳之数参合五位的变化,错综其数字的推演,通达它的变化,终于成就阴阳之数的神妙,而《易》中阴阳卦爻的文辞也由此可以推知了。极尽数字的变化,遂能肇定天下的物象,非天下最神奇变化的,谁能如此呢?《易经》本身是没有思虑的,是没有作为的,是很安祥寂静不动的,人若能感发兴起而运用之,终能通达天下一切的事故,如非天下最神奇美妙的,谁能如此呢?。《易经》是圣人极尽幽深,研究神机莫测的一门大学问,正唯它的幽深,故能通达天下人的心志,正唯它的神机莫测,故能成就天下的一切事务,正唯它的神妙,所以似不见其急速,而自然快速,似不见其行,而能到达。孔子说:“《易》有圣人之道四焉”者,就是指此而言的。
推荐古诗:
筹笔驿、
陇西行、
满江红(试问琵琶)、
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
颐和园词(汉家七叶钟阳九)、
希望(我从山中来)、
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渔家傲(平岸小桥千嶂抱)、
沈园(梦断香销四十年)、
古邺城童子谣效王粲刺曹操(邺城中)
推荐诗句: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并为一谈 把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当作同样的事物谈论。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