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一节读解

第一节读解

查看第一节全诗

  性善论是孟子关于人性的思想的一种论述,是指人之所以区别于禽兽而固有的基本特征。孟子认为具备仁义是人天生的禀赋,但是在人的本性中只是开端、萌芽,即善端,并不等于善的完成。只有少数人能够保持这种禀赋,所以他强调环境和教育在道德品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他认为,年成的好坏,职业的不同,周围人们的影响,都对一个人的道德品质起制约作用。对于一般老百姓来说,有无恒产(固定的产业收入)起决定作用。高于一般老百姓的士人,道德品质的形成主要在于主观的努力。如果珍惜人性固有的善端,志趣远大,即使环境恶劣,也不能动摇一个人奋发向上的意志。相反,如果自暴自弃,人性就会丧失,把自己降低到禽兽的水平。孟子一方面要求统治者施行仁政,给人民提供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以便进一步诱导他们向善;另一方面,又提出了一套“养心莫善于寡欲”以及尽心——知性——知天的修养方法,要求人们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后来荀子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著名论点,即性恶论。认为“好利”、“疾恶”、“好声色”是人的自然情欲,即人的天性。善的道德意识是后天人为加工的结果。他著有《性恶》等篇阐述这一论点。董仲舒用阴阳观念来阐明人性的性质,区分贪、仁两种人性。他还以仁性为性,贪性为情,含有性善情恶的思想倾向。唐代哲学家李翱在《复性书》中,明确提出性善情恶的观点,认为“人之性皆善”,而“情者,性之邪也”。又说:“性者,天之命也,圣人得之而不惑者也;情者,性之动也,百姓溺之而不知其本者也。”性善是天赋的,圣人能够保持先天的本性,而不惑于情;普通百姓则为情所惑,丧失了原来的本性。性是纯粹至善的,情是惑性、害性的。由此进而提出灭情复性,以成圣人的主张。宋代邵雍也有性善情恶的思想。他主张性是无私而清明的,情是偏蔽而昏暗的。性善情恶的观点和佛教的心性学说相通,具有僧侣主义色彩,曾受到王安石等人的批评。东汉时期王充则明确提出性有善有恶,认为人性或善或恶,本性不可移易的人极少,大多数人是可善可恶或善恶混,他称之为“中人”。他说:“夫中人之性,在所习焉。习善而为善,习恶而为恶也。”他强调环境教育对人性的决定作用,举例说:“蓬生麻间,不扶自直,白纱入缁,不练自黑”,“夫人之性,犹蓬纱也,在所渐染而善恶变矣。”“孔子弟子七十之徒,皆任卿相之用。被服圣教,文才雕琢,知能一倍,教训之功而渐渍之力也”。王充的人性论亦有宿命论色彩。他认为善恶是气禀决定的,“禀气有厚泊,故性有善恶也”,“人之善恶,共一元气,气有多少,故性有贤愚”。这是一种抽象的自然人性论。我们在这里不讨论孰是孰非,只是要弄清楚孟子的思想。

  孟子为了劝说滕文公,举了三个例子,举成覸的话是教人立志成人勇往直前,因为成覸是个勇士,什么都不害怕;举颜渊的话是鼓励人“亦若是”,勉人成性养善之仁,因为颜渊是学习圣贤的模范;举公明仪的话是告诫滕文公要懂得做人的准则,因为公明仪师文王,信周公,懂法则。之所以举这三个例子,就是想要还没有当政的滕文公笃信力行学习圣贤,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以爱民的原则来治理国家,使虽然很小的滕国能成为一个善良友好的国家。然而为善去恶说起来容易,要想真正做到却很难,所以孟子告诫滕文公,要象《尚书》上说的那样,若是药物不能使人头晕眼花,那个病患是不能痊愈的。也就是说,要下猛药,要用猛力,不可自卑于地狭位低,学习尧舜,方可成就一番事业。

推荐古诗: 题诗后谢新恩(冉冉秋光留不住)与诸子登岘山秋夕贫居述怀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素馨(金碧佳人堕马妆)己亥杂诗(天将何福予蛾眉)己亥杂诗(一十三度溪花红)采桑子(人生易老天难老)少年游(青衫磊落险峰行)

推荐诗句: 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阳关万里道,不见一人归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八面玲珑  玲珑:精巧细致,指人灵活、敏捷。本指窗户明亮轩敞。后用来形容人处世圆滑,待人接物面面俱到。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补阙灯檠  阙:缺;灯檠:灯架。没有灯架,用人充作灯架。旧时讽刺男人惧内。
  • 不次之迁  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