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选择最佳行为方式,关键之一就是要知错就改,因此孟子举“日攘一鸡”的例子来说明,知道“日攘一鸡”是错的,改为“月攘一鸡”,也是错的。因为这个行为终是不好的,属于偷盗、窃取行为,而田租十分取一,取消关卡市场的税收,是爱民的举措;却因为统治阶层想要收括更多的财物而不愿改正,这就很明显地错了。可戴盈之还想因循苟且,这就说明戴盈之以及宋国的统治者的价值观还没有转变过来。因而就选择不到最佳行为方式。
推荐古诗:
杨柳枝(一树春风千万枝)、
初冬夜饮、
同水部张员外籍曲江春游寄白二十二舍人、
连昌宫词、
六年春遣怀八首(伴客销愁长日饮)、
蝶恋花(永夜恹恹欢意少)、
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
齐天乐(天涯已自愁秋极)、
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
替豆萁伸冤(煮豆燃豆萁)
推荐诗句: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一壶酒,一竿身,快活如侬有几人、
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中摸索 摸索:寻求,探索。在黑暗中寻找。后比喻没有人指导,独自钻研。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无一能 什么都不会做。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病入骨髓 病到骨头里。形容病势严重,无法医治。也比喻事态严重,无法挽救。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乏先例 有不少从前的事可以作为例子。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近人情 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