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读解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第二十七节读解

第二十七节读解

查看第二十七节全诗

  本章是对全篇的一个小结,孟子从“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谈起,全篇紧扣的主题是道路、准则和最佳行为方式的问题。因为只有走上正确的道路,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选择最佳行为方式,一个人才能获得快乐。所以孟子在本章总结说:建立人与人相互亲爱的关系的实质内容,是侍奉亲人。也就是说,从侍奉亲人开始做起,才能侍奉上级,才能侍奉外面的长辈和老师。如果连自己的亲人都不愿意侍奉,都搞不好相互亲爱的关系,怎么能指望这个人能侍奉外面的师长和上级呢?又怎么能指望这个人能与外人搞好相互间的关系呢?难道外人会比自己的亲人还亲吗?会比自己的亲人更关心自己吗?人类一直都在说,只有母爱是最伟大的,因为母爱、父爱、亲人的爱是不求回报的,所以伟大。而夫妻之爱,朋友之爱以及其它各种各样的爱,都是要求有回报,没有回报的爱实际上不可能存在。所以孟子的这个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选择最佳行为方式的实质内容,是跟从兄长。这个意思是说,跟从兄长是学习兄长的为人处世的经验教训,因为兄长是自己熟悉的人。如果贸然跟随一个陌生人,又怎么能学到好的东西呢?当然,这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不是绝对的,因为自己的兄长也有可能是不好的人。

  所以孟子紧接着说,用智慧行事的实质内容,是懂得这两点而不违背它。也就是说,在侍奉亲人上,在跟从兄长上,也必须动脑筋,用智慧。如果傻乎乎的只知道侍奉亲人、跟从兄长而不动脑筋用智慧,也就不可能获得快乐。

  然而,在动脑筋用智慧上,也要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因为社会行为规范的实质内容,是节制文化中的这两点。如果没有这两点,这个社会行为规范也就不是大家所承认的社会行为规范。所以,动脑筋用智慧的实质,其实就是节制,不要太过,亦不能不及。

  因此,人生快乐的实质内容,是喜欢这两点,快乐就会产生。快乐产生了丑恶的就可以停止了,丑恶的可以停止,人们就会在不知不觉间高兴得手舞足蹈。

推荐古诗: 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题扬州禅智寺三月晦日赠刘评事屏风日射瑶池田园作荒村(村落甚荒凉)澄迈驿通潮阁二首(余生欲老南海村)绝句(扁舟明月两峰间)

推荐诗句: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不信比来长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神定魄  魄:魂魄。安定心神,恢复神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进行工作。
  • 不平则鸣  鸣:发出声音,指有所抒发或表示。指受到委曲和压迫就要发出不满和反抗的呼声。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不知进退  不知道应当前进还是应当后退。比喻无决断。也形容言语行动没有分寸。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