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东海郯县人。 小时候沉着稳重,没有不良的嗜好。 跟从周弘正学习,喜欢《周易》、《老子》、《庄子》,擅长于议论,名声远播都城。 徐则叹息说:“名声不过是实质的外表,我怎么能舍去本质而去追求外表呢?”于是怀有栖隐山林的念头,拄着拐杖到缙云山中隐居。 后辈学子几百人,苦苦请求徐则教授,徐则推辞不干,而打发他们走。 不娶妻,常穿着粗布衣巾。 陈太建年间(569~582),应召到至真观小憩。 过了一月,又辞观到天台上,绝食五谷以修身养性,每日所用不过松涧之水罢了。 即使是隆冬季节天气寒冷,也不穿棉衣。 太傅徐陵为徐则书写颂文并刻在山上。 他刚到缙云山时,太极真人徐君对徐则说:“你年过八十,会做帝王的老师,然后才能得道。”晋王杨广镇守扬州,知徐则之名,亲笔写信召徐则说:“道得源于万物的玄妙变化,法来源于大自然,包涵阴阳的变化,混然而成万物,人们能够弘扬道,道则存在于人们的言行之中。 先生履行德教修身辟谷,以玄为本整齐万物,深明其趣味,通晓于法门。 悦性怡神,从虚空玄妙的人体感应中体会道的玄妙,餐松食(zhu,植物名,可入药),在烟霞中栖息,望赤城以等待风起云升,游玉堂而驾龙凤之车,虽然在天台山隐居,名声却仍然远播于江淮之地。 我想借重你的良谋,有劳你早晚辛苦。 一向钦佩你的道术,长久地存于我胸臆,侧席以待隐居之人,作梦都想你。 霜风变冷,海气即将变寒,隐居在茂林之中,精神与道体均吉庆安宁。 当初商山四位老隐士,举荐于汉庭,淮南八公,来藩王之宫朝仪,过去和现在虽有不同,山谷却没有变化。 隐居市井和朝廷,前贤已作出表率。 导引凡人阐述圣理,除了先生还有谁呢?故特地遣使到山谷相请,想先生不辞劳苦,欣然而来,不再待在蒲轮上面,离开你隐居的山谷。 望先生能委屈自己,我伫立等候你披云而来。”徐则对门人说:“我今年八十一岁,晋王来召我,徐君的话果然灵验。”于是到了扬州,晋王请徐则讲授道法,徐则以时日不便推辞。 到了半夜,命侍者取来香火,好像平常朝圣的礼仪一样,到五更而死,而肢体柔软如同活着一样,停放了几十天,颜色没有变化。 晋王下书说:“天台山隐士东海徐先生,表里俱为人所敬仰,以谦和玄默为德,视万物于身外,约束以安身,着粗布蒲衣,餐松食,栖隐于天台山上,五十余年。 卓越的仙才啊,飘然腾气升天,千寻峻岭,万倾碧涛,都不能窥其踪迹。 寡人我景仰先生道家风度,久闻先生道德质朴,频频派遣使者,到远方请来先生,希望能虔诚地接受高深的道法,以结良缘。 现在先生刚到这里,还不到十天,就厌弃尘世羽化升天,返朴归真于灵府。 身体柔软,颜色不变,这是经方家所谓“尸解地仙”之术。 诚感延师的礼仪没有举行,而延师之心早在,即使忘掉忧愁,仍然怆然于怀。 丧事所需费用,随时按需求供给。 霓裳羽盖,既然已经腾云而去,空棺连同余下的衣服,怎能葬在坟中。 但拐杖和鞋子仍在,就按照俗法,应派遣使者送还天台山定葬。”当时从江都到天台山,沿道多看见徐则徒步行走,说得以放还。 到了旧居,徐则取出经书道法分送给弟子,仍叫打扫一间房子,说:“如有客来,宜把他们请到这里。”然后跨过石梁,不知到什么地方去了。 过了一会儿,尸柩到了,弟子们才知道徐则已灵化,时年八十二岁。 晋王听说这件事,更加惊奇,特赐锦缎千匹,派画工画出徐则的相貌,命柳巧言作讠赞说:“能用语言表达的道,不是永恒不变的道,永恒存在的道是无可名状的;上上之德不是凡俗的德,至上之德是没有界限的。 玄风扇起来,才有先生。 夙昔炼金液,怡神于天地之上,玉石刚软化,云丹又将炼成。 就去追慕葛洪,将与茅嬴为伴。 我王遥嘱,乃感到先生的真诚。 柱下史暂启如上,河水沉静无声,留此符以告信,如化杖飞声腾龙。 永远思念先生灵踪,向哪里发抒思念之情?现在披上素绢之衣作吊,如同来到天台一样。”当时还有建安人宋玉泉、会稽人孔道茂、丹阳人王知远等,也行辟谷之术,以松涧之水自给,都受到炀帝的器重。
推荐古诗:
自题写真、
题扬州禅智寺、
滞雨、
三台令(不寐倦长更)、
过故人庄、
西山寻辛谔、
咏风、
点绛唇(寂寞深闺)、
念奴娇(萧条庭院)、
智通寺对联(身后有余忘缩手)
推荐诗句: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安心乐意 原指心情安宁,情绪愉快。后多指内心情愿,十分愉快。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无一用 百样之中无一有用的。形容毫无用处。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臣之心 不臣:不守臣子的本分,封建社会中不忠君。意指不忠君的思想。后也指犯上作乱的野心。
- 不悱不发 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可一世 一世:一时。认为当代的人都不行。形容目空一切、狂妄自大到了极点。
- 不郎不秀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