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简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简析

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简析

查看忆共锦衾无半缝,郎似桐花,妾似桐花凤全诗

《江南曲》为乐府旧题。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和《采莲曲》、《采菱曲》等编入《清商曲辞》。唐代诗人学习乐府民歌,采用这些乐府旧题,创作了不少明丽、清新的诗歌。储光羲的《江南曲》,就属于这一类。   头两句「日暮长江里,相邀归渡头」,点明时间地点和情由。「渡头」就是渡口,这里的「归渡头」也就是划船回家的意思,「相邀」二字,渲染出热情欢悦的气氛。这是个江风习习、夕阳西下的时刻,那江面上该是「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一只只晚归的小船飘荡在这迷人的景色之中,船上的青年男女相呼相唤,那江面上的桨声、水声、呼唤声、嘻笑声……此起彼伏,交织成一首欢快的晚归曲。   后两句「落花如有意,来去逐轻舟」,创造了一个很美的意境。在那些「既觅同心侣,复采同心莲」的寻求伴侣的青年男女之间,表现出各种微妙的、欲藏欲露、难以捉摸的感情,矜持和羞怯的心理又不允许坦露自己的心事,这两句诗就是要表现这种复杂的心理和美好的愿望。诗人抓住了「归棹落花前」这个富有特色的景物,赋予景物以恰当的感情,从而创造出另一番意境。「落花」随着流水,所以尽管桨儿向后划,落花来去飘动,但还是紧随着船儿朝前流。诗人只加了「如有意」三个字,便使这「来去逐轻舟」的自然现象,感情化了,诗化了。然而,这毕竟是主观的感受和想象,所以那个「如」字,看似平常,却颇有讲究。「如」者,似也,象也。它既表现了那种揣测不定、留有余地的心理,也反映了那藏在心中的期望和追求。下语平易,而用意精深,恰如其分地表现出这首诗所要表现的感情分寸和心理状态。「艺术的天才就是分寸感」,这话倒是颇有深意的。   最后,顺便说一下这首诗的第四句,有的本子作「来去逐船流」,如果不是从考证的观点出发去判断正误,而是从诗意的角度来看,应该说「来去逐轻舟」更好些。因为,第一,「逐」字在这里就含有「流」的意思,不必再用「流」字;第二,因为上句说了「如有意」,所以,那虽是满载一天劳动果实的船,此刻亦成为「轻舟」,这样感情的色彩就更鲜明了。「轻舟」快行,「落花」追逐,这种紧相随、不分离的情景,也正是构成「如有意」这个联想的基础。所以,后一句也可以说是补充前一句的,两句宜于一气读下。

推荐古诗: 羸骏恨别南征念昔游望江南(多少泪)答武陵太守送赵都督赴代州得青字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对月寓怀(时逢三五便团圆)好了歌注(陋室空堂)

推荐诗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哀蝉无留响,丛雁鸣云霄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乌啼隐杨花,君醉留妾家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安贫守道  安于贫穷,恪守信仰。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百般刁难  用各种手段使对方过不去。
  • 百炼成钢  比喻经过长期锻炼,变得非常坚强。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伯玉知非  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时卫国人;非:不对。比喻知道以前不对。
  • 不矜不伐  矜、伐:自夸自大。不自经为了不起,不为自己吹嘘。形容谦逊。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怕官,只怕管  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
  • 巴巴急急  指勉强,凑合。同“巴巴结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