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题下自注:“近无李白消息。”可能是李白因永王事流放夜郎被赦,又得到郑虔在台州的消息后,引起对李白的思念而写的。次年即代宗宝应元年(762年)李白就去世,所以诗也应是杜甫怀念李白的最后之作。
一说此诗作于唐肃宗乾元二年(759年)。
推荐古诗:
(七言绝句)题木兰庙、
寻隐者不遇、
无题二首(来是空言去绝踪)、
燕台诗四首、
从军行(琵琶起舞换新声)、
终南别业、
好事近(风定落花深)、
河满子(见说岷峨凄怆)、
梦秦氏赠言(三春过后诸芳尽)、
读史二十首(回首西陲势渺茫)
推荐诗句: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
催促年光,旧来流水知何处、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暗箭伤人 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无常势 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胫而走 胫:小腿;走:跑。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无需推行,就已迅速地传播开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露圭角 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