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道德经》里,老子经常以“一”来代称“道”,如二十二章的“圣人抱一为天下式”。本章中,老子连续七次使用“一”字,其含义是相当深刻的。杨兴顺说:“一切在流动着,一切在变化着,但老子认为,变化的基础是统一而不是矛盾的斗争。‘天得一以清’……老子揭露了客观世界的矛盾,企图削弱矛盾,遏阻矛盾的尖锐化,为着这一目的,他把统一看成万物的基础而把它绝对化。”(《中国古代哲学家老子及其学说》)事实上,老子认为宇宙的本原只有一个,宇宙的总规律也只有一个,因而他突出“一”,即宇宙起源的一元论,而且是物质的。在世界的自然万事万物之中,老子列举了许多相互矛盾的对立体,并认为对立物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最终归于统一。所以,他一再使用“一”,也表明他认为矛盾和对立总要归于统一。在人类社会而言,老子也强调统一,认为侯王也要注重唯一的“道”,才能使天下有个准绳。这个准绳是什么?老子说,“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侯王应该认识到“贱”、“下”是自己的根基。有道的人无须光华如玉,还是质朴更好一些。总而言之,本章开头就是讲道的普通性、重要性、不论是天、地、神、谷、万物、侯王,都是来源于道,如果失去了道,一切都不会再存在下去。
推荐古诗:
答张十一、
隋宫、
书事、
六年春遣怀八首(伴客销愁长日饮)、
点绛唇(红杏飘香)、
更漏子(水涵空,山照市)、
读严子陵传(客星何补汉中兴)、
红楼梦十二曲—聪明累(机关算尽太聪明)、
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
减字木兰花(漫天皆白)
推荐诗句: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西园何限相思树,辛苦梅花候海棠、
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白日做梦 大白天做梦。比喻根本不能实现的梦想。
- 白龙鱼服 白龙化为鱼在渊中游。比喻帝王或大官吏隐藏身分,改装出行。
- 百年大计 大计:长远的重要的计划。指关系到长远利益的计划或措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兵在其颈 刀架在脖子上。比喻危险已非常逼近。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