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柔”是《道德经》的基本观念之一,除本章论述外,七十六章以及其它一些章节里也多所论及。“柔弱”是“道”的基本表现和作用,它实际上已不局限于与“刚强”相对立的狭义,而成为《道德经》概括一切从属的、次要的方面的哲学概念。老子认为,“柔弱”是万物具有生命力的表现,也是真正有力量的象征。如果我们深入一个层次去考虑问题,就会发现老子要突出的是事物转化的必然性。他并非一味要人“守柔”、“不争”,而是认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即柔弱可以战胜刚强的。这是深刻的辩证法的智慧。因此,发现了“柔弱”方面的意义是老子的重大贡献。
推荐古诗:
鹭鸶、
嘲桃、
谢新恩·秦楼不见吹箫女、
白石滩、
菩萨蛮(归鸿声断残云碧)、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梅村(枳篱茅舍掩苍苔)、
自励二首(平生最恶牢骚语)、
入塞(荒云凉雨水悠悠)
推荐诗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热文成语
- 昂首望天 仰起头,望着天。喻指眼光向上,作风浮泛,不肯放下架子、深入基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百不一存 一百个里面没有留下一个。表示丧失殆尽。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闭门投辖 辖:车轴的键,去辖则车不能行。比喻主人留客的殷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弊绝风清 弊:坏事;清:洁净。贪污、舞弊的事情没有了。形容坏事绝迹,社会风气良好。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轨之徒 不守法纪或图谋作乱的人。
- 不可告人 不能告诉别人。指见不得人。
- 不郎不秀 原指不高不下。后比喻不成材。
- 不怕官,只怕管 指直接管的人要比官更有权威。也指在人管辖之下,一切只能听命于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