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包括两层内容:一是讲“道”的伟大;二是讲法宝的妙用。有学者认为这二者之间没有联系,毫不相应,显然是它章错简,认为可以移到三十四章,“故能成其大”句下。我们的看法与这种主张有些区别,认为这两层次前后呼应,有内在联系。例如,第一句和第二句说,天下人都说我道伟大,不像任何具体事物的样子,……我这个伟大的“道”有什么护身的法宝呢?这就是“慈”、“俭”、“不敢为天下先”。这难道不是两层意思的内在联系吗?“慈”,包含有柔和、爱惜之意。四十章讲“弱者道之用”;四十三章讲“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五十二章讲“守柔曰强”;四十五章讲“清静为天下正”,五十五章的“和”,六十一章的“牝常以静胜牡”等内容,都可以包括在“慈”的范围之内。“无为”是老子政治思想的最高概括,而“慈”的另一个名词则是“无为”。“慈”是三宝的首要原则,用慈进攻可以得胜,退守则可以坚固。如果上天要救护谁,就用慈来保卫他。
“俭”的内涵有二层,一是节俭、吝惜;二是收敛、克制。五十九章讲“治人事天,莫若啬”,与这里的“俭”是相同的含义。俭即是啬。他要求人们不仅要节约人力物力,还要聚敛精神,积蓄能量,等待时机。“不敢为天下先”,也有二层涵义,一是不争,谦让;二是退守、居下。六十一章讲“大邦者下流”;六十六章讲江海“善下”,都指不为天下先的意思。这符合于“道”的原则。总之,“慈”、“俭”、“不敢为天下先”等“三宝”,是老子对于“道”和“德”的社会实践意义上的总结。老子身处战乱,目击了太多的暴力残酷场面,深深地感觉到治国安邦离不开这三宝,因而才极力加以阐扬。
推荐古诗:
柘枝词、
游龙门奉先寺、
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
绝句(扁舟明月两峰间)、
金陵十二钗又副册—晴雯(霁月难逢)、
七律(红军不怕远征难)、
自题小像(灵台无计逃神矢)、
夜曲、
南乡子(凉簟碧纱厨)、
水调歌头(落日绣帘卷)
推荐诗句: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面香、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兽炉沉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写入相思传、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倍日并行 日夜赶路。
- 悖入悖出 悖:违背、胡乱。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财物,也会被别人用不正当的手段拿去。胡乱弄来的钱又胡乱花掉。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不辞而别 辞:告辞;别:离别。没有告辞就离开了。或悄悄溜走了。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方领矩步 方领:直的衣领;矩步:行步合乎规矩。指古代儒者的服饰和容态。
- 非分之想 非分:不属自己分内的。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