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以《进战》为题,旨在阐述在何种条件下可以采取进攻方式作战的问题。它认为,在确知敌人有可能被打败的条件下,就应当迅速而不失时机地向敌人发动进攻,这样就能取得胜利。本篇引录《左传》的“见可则进”一语,是说发现有战胜敌人的可能时就迅速发动进攻。这里所讲的“可”有两层意义:一就力量对比方面而言,一就时机选择而言。就是说,在敌我双方力量对比上,我已具备击败敌人的优势兵力时,就要选择最佳时间而不失时机地向敌人发动进攻。显而易见,本篇以“见可则进”为据,继《攻战》之后,从把握战机的角度,进一步阐述进攻作战的指导原则,这无疑是正确的。唐朝初年,地处漠北的东突厥不断南下袭扰,严重威胁唐朝北部边疆的安全。为消除边患,巩固国防,唐太宗李世民于贞观三年(公元629年),调集十余万兵力,任命兵部尚书李靖为统帅,以并州都督李勣等五将为行军总管,分道北出,向东突厥发动大规模进攻,经过多次作战,于次年二月在阴山一带给突厥军以摧毁性打击。唐军此次进攻作战的胜利,在军事上至少有两个主要原因:其一,从兵力对比看,突厥军在连遭唐军打击后,损失颇重,已呈劣势,而唐军则越战越强,处于优势地位,以优攻劣,必胜无疑。其二,从作战指导看,身为唐军统帅的李靖善于捕捉有利战机,适时组织部队对敌实施决战进攻。他利用唐使“慰谕”突厥从而造成其丧失警惕而“不虞官兵”的可乘之隙,采用突袭战法,出其不意地歼灭突厥主力于阴山,并活捉了突厥首领颉利可汗。以上两点可以说明,此役是在“见可则进”原则指导下取得作战胜利的典型战例。
推荐古诗:
春夜宴席上戏赠裴淄州、
杨柳枝(红板江桥青酒旗)、
杨柳枝(柳老春深日又斜)、
锦瑟、
出塞、
栾家濑、
戏题磐石、
杂诗、
滇海曲(海滨龙市趁春畲)、
红楼梦十二曲—飞鸟各投林(为官的家业凋零)
推荐诗句: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
不茶不饭,不言不语,一味供他憔悴、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昂头阔步 昂:仰,高抬。抬起头迈开大步向前。形容精神备发或态度傲慢。参见“昂首阔步”。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逞之徒 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
- 不疾不徐 疾:急速。徐:缓慢。不急不慢。指处事能掌握适度的节律,不太快或不太慢。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劣方头 劣:不好;方头:俗指不通时宜为方头。不以不通时宜为不好。形容人性格倔强、顽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