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孟子说:“人们有句常说的话,都说:‘天下国家’。可见天下的根本在于国,国的根本在于家,家的根本在于个人。”注释恒:《诗·小雅·小明》:“无恒安处。”《论语·述而》:“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易·序卦传》:“恒者,久也。”《易·系辞下传》:“恒,德之固也。”《说文》:“恒,常也。”这里用为长久、常常之意。
推荐古诗:
观刈麦,时为周至县尉、
不见、
南征、
题菊花、
浪淘沙(帘外雨潺潺)、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
满庭芳(三十三年)、
西江月(点点楼头细雨)、
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留春令(采莲舟上)
推荐诗句: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聱牙诘屈 聱牙:不顺口;诘屈:曲折。形容文辞艰涩难读。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百世不磨 名垂久远,永不磨灭。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拨云撩雨 比喻男女间的挑逗。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甘示弱 示:显示,表现。不甘心表示自己比别人差。表示要较量一下,比个高低。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