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成语提供成语解释、出处、成语谜语、成语故事大全、成语接龙、近义词、反义词等查询

解析

位置:查成语 > 诗词大全> 降战解析

降战解析

查看降战全诗

  本篇以《降战》为题,旨在阐述接收降敌时应注意掌握的指导原则。它认为,对于来降之敌,必须查明其真伪后再决定是否接收。为了防止敌人诈降,在派员探明敌情的同时,要加强戒备,严阵以待。这样,才能有胜无败。本篇引自《旧唐书》的“受降如受敌”一语,意思是,接收来降之敌要像迎战来攻之敌一样。这实质是讲对待降敌仍需保持高度警惕和戒备,以防其诈的问题。孙子说:“兵者,诡道也。”兵不厌诈,以诈制敌,这在战争史上是常见的现象。作为战争指导者,在多行诡诈的战争场合,只有时刻保持高度警惕性,才能识破敌人的诡诈,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本篇所论,对今天仍有重要借鉴意义。东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曹操进攻张绣的宛城之战,就是在张绣的诈降阴谋欺骗下遭受挫折的。当时,张绣面对曹操大军的进攻,深知自己兵力弱小而无法抵挡,于是便以诈降为手段,骗取了曹操的相信,不久又举兵反叛。而失去警惕的曹操,在张绣突然起兵的袭击下,损失惨重,其子曹昂及弟子安民等人被杀,他本人也为流矢所伤,被迫撤回舞阴。曹操此战之受挫,他自己认为是由于当时没有取张绣人质的缘故。但这仅是曹操失误的表面现象。究其真正原因,则在于曹操没有识破张绣诈降阴谋的欺骗性,缺乏“受降如受敌”的思想准备,因而在实践中丧失警惕,放松戒备,给张绣再次举兵反叛以可乘之隙。这是为将帅者不可不引以为训的。

推荐古诗: 行路难(有耳莫洗颍川水)杨柳枝(依依袅袅复青青)柘枝词重过圣女祠咏鹅舟中晚望书扇示门人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滇海曲(海滨龙市趁春畲)

推荐诗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弱冠弄柔翰,卓荦观群书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热文成语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哀毁瘠立  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半间不界  间、界:今作:“尴尬”。比喻肤浅、不深刻,或做事不彻底。
  • 闭口不言  紧闭着嘴,什么也不说。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啻天渊  不啻:无异于。渊:深潭。无异于从云天之上到深潭之底。比喻差别极大。
  • 不分青红皂白  比喻不分是非,不问情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