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胜之术,密察敌人之机”是本篇提出的一个重要命题,其核心就在于料敌虚实,明察战机,并能紧紧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而速乘其机,复疾击其不意”。郑庄公在繻葛之战中取得胜利,就是正确运用这一原则的结果。
春秋初期,郑庄公凭借国力强盛,侵伐诸侯,不听王命。周桓王为保持王室独尊地位,于十三年(前 707 年)秋,亲率周、陈、蔡、卫联军伐郑,郑庄公率军迎战于繻葛(今河南长葛北)。联军以周军为中军,陈军为左军,蔡、卫军为右军,布成一个传统的“品”字形三军之阵。郑庄公则一反传统战法,以中军和左、右拒(左、右两个方阵)布成一个倒“品”字形的“鱼丽之阵”。
开战前,郑大夫子元首先观察分析了联军的阵势,发现其左、右军都很薄弱,尤其是左军,阵形混乱,人无斗志。于是他向庄公建议:先以我右拒攻敌左军,陈军必定败走,周王的中军也会受到震骇而发生混乱;再以我左拒攻敌右军,蔡军、卫军就会支持不住,效法陈军而败走;然后集中兵力进攻敌中军,就能获得全胜。庄公采纳了这一建议,立即向联军左军发动攻击,陈军一触即溃。失去左翼配合的右翼蔡、卫军,在郑军猛烈攻击下,也纷纷败退。周中军为左、右军溃兵所扰,阵势大乱,郑军乘势合兵而击,桓王中箭负伤,大败而归。
此战郑军的实力弱于联军,但因郑庄公和子元善于料敌察机,变换阵法,先弱后强,逐一攻击,各个击破,终于获得了胜利。
推荐古诗:
落花、
晨诣超师院读禅经、
从军行(烽火城西百尺楼)、
送张五归山、
早春行、
浣溪沙(绣幕芙蓉一笑开)、
菩萨蛮(风柔日薄春犹早)、
鹧鸪天(暗淡轻黄体性柔)、
归朝欢(我梦扁舟浮震泽)、
浣溪沙(门外东风雪洒裾)
推荐诗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叶落当归根,云沉久必起、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柳色披衫金缕凤,纤手轻拈红豆弄,翠蛾双敛正含情、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匪夷所思 匪:不是;夷:平常。指言谈行动离奇古怪,不是一般人根据常情所能想象的。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百依百顺 什么都依从。形容一切都顺从别人。
- 笔墨官司 比喻用文字进行的辩论、争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拨乱反正 乱:指乱世;反:通“返”,回复。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
- 波澜老成 波澜:波涛,形容文章多起伏;老成:指文章很老练。形容文章气势雄壮,语句老练。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敢掠美 掠:掠夺。不敢掠夺旁人之美。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
- 不可揆度 揆:音‘葵’度:音‘夺’揆度:估量,揣测。指无法推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