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山西万荣县北面)祭祀后土,途中传来南征将士的捷报,而将当地改名为闻喜,沿用至今。时值秋风萧飒,鸿雁南归,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饮宴中流,听说汾水旁边有火光腾起,就在那里立了一座后土祠来祭祠大地。
“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饮宴,自作《秋风辞》。”刘彻触景生情,以景物起兴,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人生易老,岁月流逝作结。“怀佳人兮不能忘”等句,抒发了他渴求“贤才”的愿望。
推荐古诗: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双燕离、
登观音台望城、
早雁、
乐游原、
为有、
别薛华、
老将行、
田园乐七首(桃红复含宿雨)、
念奴娇(水天空阔)
推荐诗句: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悲莫悲生离别,乐莫乐新相识,儿女古今情、
汉口夕阳斜渡鸟,洞庭秋水远连天、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安分知足 安于本分,对自己所得到的待遇知道满足。
- 拔本塞源 本:根本,根源。拔起树根,塞住水源。比喻防患除害要从根本上打主意。
- 飞沙走砾 沙:沙土;砾:小石块。沙土飞扬,小石块滚动。形容风势很猛。
- 备尝艰苦 备:全、尽;尝:经历。受尽了艰难困苦。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并行不悖 悖:违背,冲突。同时进行,不相冲突。
- 勃然奋励 勃然:奋发的样子;奋:奋发;励:激励。奋发起来,激励自己。
- 伯仲之间 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间:中间。比喻差不多,难分优劣。
- 不拔之志 比喻意志坚决,不可动摇。
- 不寒而栗 栗:畏惧,发抖。不冷而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 飞蛾投火 象蛾子扑火一样。比喻自找死路、自取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