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臣的非议就是对君主的赞美,说客把这一层辨证关系给挑明了。好与坏,黑与白,高尚与龌龊,是经常转化的。好的东西在一定情景下会成为最为不好的,而不好的东西反而会成为好的。就像大臣的高风亮节会导致君主的委琐,而大臣的龌龊反而成就了君主的美誉。对照今天,我们应该把上司的位置与自己的位置摆正,“功高震主”,“水至清而无鱼”,作为下级,其高过上司的声誉和高风亮节在一定的火候绝对不是好事。聪明的下级知道要学会为上级掩饰过错,要知道在中国社会,经常是“吃亏是福”。
吕仓的说客也很重视事例说服法,他总共列举了3件事实,就将人说得心服口服。在说服他人的口才中,事实归纳法可谓自古以来最为常用、普遍和有效的方法。列举确实可以证明你观点的事实、事件,少则二、三件,多则五、六件,就足以让人信服你。
推荐古诗:
题菊花、
无题二首(凤尾香罗薄几重)、
孟城坳、
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
终南山、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蝶恋花(花褪残红青杏小)、
读严子陵传(客星何补汉中兴)、
七绝(暮色苍茫看劲松)
推荐诗句: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雁柱十三弦,一一春莺语、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热文成语
- 哀感顽艳 原意是指内容凄切,文辞华丽,使愚笨和聪慧的人同样受感动。后多用来指艳情的小说、戏曲、电影中的感人情节。
- 分我杯羹 羹:肉汁。楚、汉相争时,刘邦答项羽的话。比喻从别人那里分享一分利益。
- 风不鸣条 和风轻拂,树枝不发出声响。比喻社会安定。
- 匪夷匪惠 夷:殷末周初的伯夷;惠:春秋时鲁国的柳下惠。既不是伯夷,又不是柳下惠;不具备这两位贤人的品德。形容才德不高而又驾驭的人。
- 分茅裂土 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
- 跋扈自恣 形容为所欲为,无所忌惮。
- 诽誉在俗 诽:指诽谤;誉:赞扬;俗:风气、习惯。诽谤或赞扬在于当时的风习。后来引申指风气、习惯的作用非常大。
- 分毫不爽 比喻没有丝毫差错。
- 挨肩擦背 形容人多拥挤。
- 飞黄腾达 飞黄:传说中神马名;腾达:上升,引伸为发迹,宦途得意。形容骏马奔腾飞驰。比喻骤然得志,官职升得很快。
- 肥马轻裘 裘:皮衣。骑肥壮的马,穿轻暖的皮衣。形容阔绰。
- 不卑不亢 卑:低、自卑;亢:高傲。指对人有恰当的分寸,既不低声下气,也不傲慢自大。
- 不攻自破 无须攻击,自己就会破灭。形容论点站不住脚,经不起反驳或攻击。
- 不即不离 即:接近,靠近;离:疏远,离开。指对人既不接近,也不疏远。多指对人似亲非亲、似疏非疏的关系。
- 飞云掣电 掣:闪过。像流云飞和闪电一样。形容非常迅速。